8月16日,成龙的新电影《捕风追影》上映,这是成龙今年上映的第二部影片。
但之前上映的《《功夫梦:融合之道》仿若过去十年经历的那般,口碑、票房皆不太理想,致使鲜有人看好《捕风追影》这部新片。
媒体评价成龙
更何况,这次的成龙并未选用流量明星扛票房,而是拉来了老戏骨梁家辉,试图利用强强对碰,产生奇迹的火花。
这步棋,走对了。
谁也没有想到,当71岁的成龙撞上67岁的梁家辉,竟然也能拳拳到肉、刀刀刺骨,二者打得不分伯仲、精彩纷呈。
成龙与梁家辉
于是,《捕风追影》爆了,口碑、票房双双飘红。
有人说:成龙倒退了30年。
更多人说:梁家辉救了成龙。
在大众的印象中,梁家辉并非动作演员,即使拍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新龙门客栈》这类武侠片,也多以文戏为主。面对《捕风追影》这种拳拳到肉的现代动作片,他就是一个妥妥的新人。
梁家辉的动作戏
可就是这位67岁的动作片新人,竟盖过了“功夫巨星”的光芒,以至于有人笑称:“好消息:成龙终于找到接班人了;坏消息:是67岁的梁家辉。”
但一想到他是梁家辉,人们也就释然了。
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1984年,26岁的梁家辉凭借《垂帘听政》,斩获第三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成为金像奖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影帝,且这一记录,至今无人打破。
消息一出,举世皆惊。人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竟能压过一众前辈大咖,拿下象征演技巅峰的至高奖项。
梁家辉《垂帘听政》
有人羡慕,也有人吃醋,不少人默默等待着好戏上演。因为当时的香港电影圈被一段魔咒所笼罩——「得奖衰三年」,但凡拿过奖的人,都会倒霉三年时间。
魔咒很快在梁家辉身上生效,在当时,台湾省是电影公司最重要的票仓之一,谁若是被它封杀,便意味着永久告别影坛。就在他得奖的同一时间,台湾当地的相关部门突然下了一道封杀令,矛头直指梁家辉。
就这样,梁家辉前一秒还是星光熠熠的影帝,下一秒便成了电影圈弃儿。
人生的大起大落,莫过于此。
但如果让梁家辉重选一次,他依旧会领那个奖。
1958年,梁家辉出生在香港嘉华村的北角,母亲是香港乐声戏院里头的接线员,因工作繁忙,无暇带娃,母亲在梁家辉几个月大的时候,便带着他一同上下班。
梁家辉母亲工作的地方
那时候的电影院影厅内,有一个所谓的超等座位,位于影厅二楼的最后一排,抬头就是闪着炙眼亮光的放映机,因此,它成了影厅内最不受待见的座位。
而梁家辉的童年,则与它紧密相连。
母亲一上班,便会第一时间将梁家辉丢在超等座位上,然后跑去工位上忙活。有电影放映时,梁家辉便可陪着观众一起观影,有时候一部影片,能来来回回看几十遍。若无电影放映,他便只能孤独地待在漆黑的影厅内,倒数母亲下班的时间。
直到四五岁大一点,梁家辉不再满足于影厅之内活动,于是他常常离开座位,跑去其他地儿溜达,专门用来画电影海报的「画房」,便是他最常串门的地方,他总被各种天马行空的电影海报所震撼。
一来二去,梁家辉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将其视作毕生梦想,他坚信「是电影选择了我,而非我选择了电影」。
1981年,23岁的梁家辉考进了无线电视台第10期艺员训练班,同班同学还有刘德华,两人关系极好,常凑在一起吃饭、探讨演技。上了三个月的课后,某剧组突然给他俩发来一叠厚厚的剧本,称他们将与周润发合作,拍摄《千王群英会》。
刘德华、梁家辉
那时的周润发因《上海滩》一炮而红,是香港最炙手可热的演员,能与他搭戏,等同于中了大奖,幸运极了。
当天晚上,梁家辉与刘德华便在出租屋里搓了一顿大餐,以示庆祝。酒足饭饱后,俩人翻开剧本,打算一同研究。结果翻了一晚上,发现自己连一句话都没有,只有三个字:“是,龙哥。”
二人见状,也不气馁,遂绞尽脑汁给自己设计了一些小心思。开拍当天,二人饰演的保镖紧跟在“赌场老板”周润发的身旁,刘德华故意叼了根牙签,梁家辉则将右手伸进西装内口袋里,做随时掏枪状。
梁家辉与刘德华当群演
结果引起导演不满,现场怒吼道:“你们两个是谁?!你们两个干什么?!你叼根牙签干吗?你手这么伸干吗?你以为你是谁呀?拿破仑吗?!”
无线电视台快餐化、套路化的拍摄要求,引起梁家辉的不满。不久后,刘德华与无线签约,梁家辉则选择了离开。
离开无线之后,梁家辉跑到了一家杂志社应聘当娱乐记者,期间,他认识了封面女星李殿朗。某一天,梁家辉因工作原因,要去李殿朗家中给她拍照,碰巧撞见了对方的父亲李翰祥。
不曾想,无意间的相遇,竟彻底改变了梁家辉的命运。
李翰祥只一眼,便相中了梁家辉,认为他具备香港影人少有的文人气质。1982年,梁家辉突然接到了李翰祥的电话,对方喊他来家里一趟。梁家辉刚进门,李翰祥便丢给他一本清史,待他看完,李翰祥开口问道:“你愿意跟我拍电影吗?去北京拍。”
梁家辉询问要拍多久,李翰祥回答:“一年。”
那时的梁家辉怎么也没想到,李翰祥说的拍电影与自己心里想的拍电影不是一回事儿。梁家辉以为李翰祥招揽自己,是需要帮对方负责一些秘书工作,他心想这段行程既能接触久违的电影,又能赚些薪水,何乐而不为。
任凭他打破脑袋也猜不到,李翰祥是要他演戏,而且还是两部戏的男主角。
梁家辉不知道自己是主角
抵达北京后,李翰祥丢给梁家辉一个剧本,让他仔细琢磨,然后又让他剃了个光头。因为此前无线电视台的经历,梁家辉以为自己工作之余,还需要充当一下群演,遂照做不误。
谁曾想,待梁家辉剃完头,李翰祥紧接着走了过来,打量了一番后,非常满意地点了点头,嘴里嘟嚷着:“嗯,非常像。”
这时,梁家辉才意识到有些不对劲,赶忙向李翰祥询问缘由。这一问,方才明白自己被李翰祥选中,需要饰演电影《垂帘听政》与《火烧圆明园》的男主角「咸丰皇帝」。
听到该消息时,梁家辉脑袋都是懵的,自己一个电影圈新人,何德何能,可以担任大导演手底下的男主角。可实现梦想的机会就在眼前,他虽极度紧张,却也不想错过。
梁家辉很刻苦、也很有天赋,咸丰皇帝的气质体现得神韵具现、细腻入微,唯独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他——普通话。那时候,梁家辉的普通话很糟糕,头半年,他形容自己就是一个“哑巴”和“聋子”,既不会说,也听不懂,他不仅因此孤独难熬,还险些拖累了剧组。
拍戏时,刘晓庆常常因此主动喊卡,然后向导演抱怨:“我听不懂他在讲什么。”这时,梁家辉只能愧疚地站在一旁,不知所措。
后来,梁家辉学习了一个方法,他将剧本里的所有台词都背得滚瓜烂熟,每句对白有多少个字也都熟记于心,对戏时,他就默默数对方说了几个字,然后根据字数,念出相应的对白。
自此,梁家辉对戏时愈发游刃有余了起来,刘晓庆也不再心生不满。
梁家辉与刘晓庆对戏
不过背后,却是梁家辉日复一日地挑灯夜读,那种孤寂感,仿若年幼时一个人待在漆黑的影厅内。
但他深信,捱过漫漫长夜后,终有光点会在前方闪耀。
1984年,梁家辉在被封杀后,亦没有绝望,他第一时间想的不是伸冤诉苦博流量,也没有颓丧在家,而是像被辞退的员工一般,失落一阵后开始找起了新工作。
但他被封杀的消息早已传遍香港岛,人人视其为“瘟疫”,不愿给他工作机会,导致梁家辉四处碰壁,以至于口袋见底,连房租都交不起。
这时,《文汇报》基于他的记者经历,主动抛出橄榄枝,说可以给他弄个专栏,平时写几篇稿件即可。面对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梁家辉却并未第一时间接下,而是阐明自己有“两不写”:一不写圈内八卦、二不写花边新闻,只写生活见闻与电影理解。
即使生活窘迫,梁家辉也不希望通过出卖职业道德,赚取金钱。
面对梁家辉的“无理要求”,《文汇报》竟答应了。为此,梁家辉决定投桃报李,他揣着感恩的心,一写就是二十余年,即使后来功成名就、财富自由,仍不忘按时供稿。
《文汇报》的工作虽稳定,但稿费不多,勉强够水电费用。梁家辉思前想后,打算再去摆个地摊。
得知此消息,梁家辉身边的朋友都吓了一大跳,毕竟,影帝怎么能去摆地摊呢,这可太丢脸了,实在不行,可以去高档写字楼面试文员呀。
面对周围人的劝阻,梁家辉视若无睹,因为他需要钱,很多钱。再者,他从不认为影帝是一种光环,得奖与否,自己仍是普通人。
自此,香港铜锣湾的街头,多了一个售卖手工艺品的地摊商贩,他总是扯着嗓子,在街边卖力地吆喝,偶尔有路人认出他来,然后惊讶地喊道:“你是不是那个……影帝?!”
该商贩不仅不会回避,反而大方承认,然后借此机会推销自己的商品。
渐渐地,影帝沦落街头摆地摊的新闻报道,开始在香港流传,所有人都看到了梁家辉这位“最年轻影帝”最落魄的一面。
有人冷嘲热讽,也有人雪中送炭。
1987年,周润发凭借《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一角,红极一时,可谓是顶流中的顶流。他在出席活动时,竟主动替梁家辉求情,以期解除自己这位朋友身上的禁令。周润发的请求,十分有重量,就这样,梁家辉得以重回影坛。
此外,周润发还特地邀请梁家辉参演《监狱风云》,而且还是主演之一。
《监狱风云》剧照
在周润发的提携下,梁家辉开始在影坛展露头角,人们渐渐认识到这位演什么像什么的「千面影帝」,他是《新龙门客栈》里儒雅倜傥的周淮安、是《黑金》里心狠手辣的周朝先、是《东成西就》中妩媚妖娆的段王爷、是《智取威虎山》中阴险狡诈的座山雕……
梁家辉演技名场面
1991年,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正在为影片《情人》满世界物色华裔男主角,他在香港影坛找了一圈,都不满意,觉得这些人都练过功夫,致使身型、气质皆不相符。
直到他无意间瞥见梁家辉,顿时眼前一亮,认为梁家辉完美符合男主角「东尼」文弱、优雅的神秘气质。
梁家辉《情人》
1992年初,《情人》率先在欧洲上映,当时的发行方为宣传影片,着重强调梁家辉是一个背部光滑没毛的男人。因为欧洲男人普遍多毛,这种反差对欧洲女人而言,颇具神秘感。
影片上映后,大量欧洲观众涌入电影院,只为一睹梁家辉的真实面貌。可令影迷们没想到的是,梁家辉不仅具有东方人的神秘气质,演技也极为出色,将外表彬彬有礼、内心异常怯弱的公子哥形象,诠释得淋漓尽致,大大颠覆了外国人认为中国人只会拍功夫片的刻板印象。
一传十、十传百,梁家辉在欧洲影坛彻底火出了圈,甚至成为当时欧洲女性的大众情人。
《情人》大获成功后,所有人都以为梁家辉会全面进军好莱坞或欧洲影坛,就像成龙、李连杰那般。但他没有,他选择了当时不被人看好的内地影坛。
有人后来问过梁家辉,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他说,可能是因为我第一部电影是在北京拍的,包括后来做的公益活动,使他几乎跑遍了整个内地,令他较其他香港电影人更了解内地。
这段经历,不仅使他升起家国情怀,更笃信内地影坛必将崛起。
出人意料的是,梁家辉拒绝欧洲影坛后,事业不仅未陷颓势,反而像开了外挂一般,一路顺风又顺水。
香港这头,他先后于1993年、2006年,凭借《92黑玫瑰对黑玫瑰》与《黑社会》,二度斩获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成为坐拥三座金像奖影帝的实力派演员。
内地那头,自香港的黄金时代落幕之后,诸多香港演员纷纷陷入了无戏可拍的窘境,哪怕贵为影帝、影后,在时代洪流的席卷之下,仍待业在家。
梁家辉由于是第一批来内地拍戏的知名演员,不仅先后出演了《十月围城》《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智取威虎山》等大片,就连《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亦有其身影。
梁家辉《十月围城》
大众情人、三夺金像奖影帝、片约不断……梁家辉的事业,抵达了人生最高峰,其成就,亦站在中国影坛的金字塔塔尖。
回顾过往,他会感谢挖掘自己的李翰祥,也会感激雪中送炭的周润发。
但最重要的贵人,其实是妻子——江嘉年。
梁家辉被封杀的那段时间,除了周润发,还有一个素昧平生的女生,也在为其鸣不平。
这个女生,就是江嘉年。
那一年她26岁,在中国香港电台担任制作人,出于打抱不平的因素,她常常顶着巨大压力,邀请梁家辉参加广播剧的录制。
梁家辉与江嘉年
一来二去,两颗心渐渐靠拢,俩人认识仅半年,便开始谈婚论嫁。那时的梁家辉,正处于人生中的最低谷,没有正经工作、没有前途,银行存款也只有8000港币,连个像样的婚礼都办不起。
为此,他俩只能找几个朋友聚个餐,再简单拍两张结婚照,便算举行过婚礼。新婚之夜,梁家辉将一枚价值几百港币的戒指,戴在了妻子江嘉年的无名指上,自责地问道:“嫁给我觉得委屈吗?”
“不觉得,我相信你以后是不会让我伤心的。”
妻子的真诚表白,令梁家辉刻骨铭心,他暗暗发誓:“不管以后境遇如何,永远不能辜负身边这个女人。”
梁家辉、江嘉年结婚
1992年,梁家辉与江嘉年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幸福的同时,梁家辉也感到压力陡增,他不希望女儿也像自己那般,打小生活在漆黑的影厅里,只能靠爆米花为食。
恰好,此时梁家辉的事业正开始回暖,为了给家人创造美好的生活,他拼了命地工作,最疯狂时,一年能拍13部戏,每天要辗转三个剧组,一天24个小时,他有23个小时都在工作。
梁家辉每天只能回家45分钟,专门用来洗澡、换衣服,有时候想跟家人打个招呼,但因夜已深,她们都睡了,梁家辉便只好悄悄开门看一眼,然后继续回去拍戏。
这样的日子,梁家辉整整持续了三年。
直到某天,有个演员生病了,剧组宣布放假半天,梁家辉才得以提早回家。刚进门,他便高兴地喊道:“我回来了!”结果两个女儿从厨房跑出来,一看见他,就赶忙溜到佣人身后,神色慌张地问道:“这个叔叔从哪里来的?”
听到这句话,梁家辉猛然间意识到了什么,眼泪当时就落了下来,懊恼道:“我缺了三年啊!”
梁家辉与江嘉年结婚之初,圈内外无不羡慕他娶了一位善解人意、不求荣华富贵的妻子,《明报周刊》甚至刊文赞扬:梁家辉娶了一个人人喝彩的老婆。
但随着梁家辉事业有成后,喝彩变成了喝倒彩。
1987年,江嘉年的身体突然出现了问题,不得不通过服用激素类药物治疗,致使身材逐渐变得臃肿。
梁家辉在一次与妻子逛街的途中,不小心被记者偷拍到。第二天,两人的照片便出现在全香港岛市民的手中,媒体、粉丝纷纷直言江嘉年配不上影帝梁家辉,更有人嘲笑道:“这哪里是夫妻,分明是母子。”
狗仔偷拍梁家辉与江嘉年
外界的污言恶语,击溃了江嘉年的内心,她变得不敢出门见人,更害怕与丈夫同框。
见状,梁家辉倍感自责与心疼,他决定做些什么。
1990年,梁家辉凭借《爱在别乡的季节》荣获金马奖影帝,当他从张曼玉、林青霞手中接过奖杯后,他当着屏幕内外所有人的面,向妻子深情告白:“她是在我最失意、最没有希望、最穷、最潦倒的时候,嫁给我的,不管今天,或者以后,我拿到什么荣誉,什么奖品、什么奖金、什么薪水,反正是一切啦,我都要一块跟她分享。”
当镜头转向江嘉年时,她眼眸中噙着泪,幸福地笑了起来。
上一篇:好消息!6G,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