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中,安徽移动以AI、5G等前沿技术为笔,分别在交通执法与停车管理领域勾勒出文明治理的新范式。从“电子警察”织就的文明交通网,到AI巡检车驱动的停车效率革命,两座城市以科技为翼,不仅破解了人车流量激增带来的治理难题,更将“文明出行”“便民惠民”的理念融入城市血脉,为文明城市创建提供了鲜活样本。
安徽移动助力公安交警在交叉路口部署的“电子警察”系统设备。安徽移动供图
电子警察织就文明交通网
近年来,泗县以“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为指引,全力推进北部新城开发,完成新建小区、学校、医院等城市功能组团建设,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随着城市能级提升,人车流量激增带来的交通治理难题日益凸显。
聚焦城市治理痛点,泗县启动智慧交通升级工程,在孟山路、洼张山路(夏邱路—北二环路段)16处平面交叉路口部署“电子警察”系统。项目依托中国移动5G高速传输网络,集成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前沿技术,融合高清数字、视频智能分析等核心手段,打造全要素交通感知网络。
这套“智慧之眼”可24小时精准识别机动车闯红灯、逆行、压线等交通违法行为,实现从“事后处理”到“实时预警”的智能转变。通过构建“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五位一体交通神经中枢,不仅大幅提升执法效率,更通过动态路况分析、信号优化调控等功能,推动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的提升,为市民出行织就安全、畅通、文明的交通智慧网,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滁州街头的“智能巡检员”。安徽移动供图
AI巡检车重构城市停车生态
在滁州街巷间,一群身披科技铠甲的“智能巡检员”正悄然改变着城市停车生态。这些搭载5G+AI黑科技的电动车,既是移动的“智慧之眼”,更是会思考的“城市神经元”,其内置的AI高清摄像头与边缘计算终端构成精密感知系统,能在0.1秒内完成车辆识别、轨迹追踪与费用核算,北斗定位模块则如隐形坐标系,将每个泊位动态精准锚定。
当传统人工巡检还在风雨中艰难作业,5G网络已让实时数据实现毫秒级上云。这套“云端大脑+终端触手”的创新架构,不仅将泊位周转率提升至日均8次,更彻底终结人工收费的争议隐患。滁州城泊公司黄经理算了一笔智慧账:过去1名管理员最多覆盖30个车位,如今1台巡检车可高效管控200个泊位,效率跃升6倍的同时,恶劣天气作业风险归零。
更值得称道的是,这套系统与“20分钟免费”惠民政策形成智慧共振。通过动态价格引导与精准泊位推荐,重点商圈车位利用率显著提升,曾经“绕圈找位”的痛点转化为“快停快走”的流畅体验。(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