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津央企主导研发!创亚洲最大纪录
创始人
2025-08-29 03:00:53
0

日前,由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并建造的“国之重器”——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与“浚广”轮,在江苏启东顺利完成下水。其中,“通浚”轮由驻津央企中交天津航道局主导研发并投资建造,两船共同创下亚洲最大泥舱容量纪录,技术水平跻身世界领先行列。

两船设计长度198米,型宽38.5米,型深18米,最大挖深120米,最大舱容达35000立方米,相当于约17个标准游泳池的容量,泥舱容量亚洲第一。作为新一代绿色智能耙吸式挖泥船,“通浚”轮和“浚广”轮具有“智慧、高效、全能、环保”四大特性,具备“强破土、大挖深、远运距、长吹距”的优异性能,未来可广泛适用于港航疏浚、深远海取砂、吹填造陆、深海采矿、管沟开挖回填及深海管道铺设等施工作业场景。

两船建造期间,创新采用“数字化船坞+模块化建造”模式,使建造效率提升约20%。两艘“疏浚利器”可在八级风浪条件下作业,船舶耙头最大可伸至约40层楼高的海底吸挖泥沙。搭配自主研发的“一键疏浚”和“浚驾合一”智能疏浚控制系统,由1名船员便可完成所有航行和施工任务,真正实现了疏浚作业的全自动控制,智控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准。正常施工环境下,船舶可在90分钟内将泥舱全部填满,装载效率世界领先,总载重近6万吨,与航母辽宁舰满载排水量相当。

作为我国大型海洋工程领域自主创新实力的集中体现,“通浚”轮与“浚广”轮的成功研制,不仅标志着中国疏浚装备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跨越,更成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型的生动缩影。未来两船投产后,将有效填补国产疏浚船舶在高端、清洁能源船型上的船队结构空白,加速提升中国疏浚船队的系列化、专业化与国际化水平,为我国从疏浚大国迈向疏浚强国提供强有力的装备支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9月1日起,强制执行!看到立即...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将于2025年9月1日开始施行 划重点 接下...
白露时节月全食惊艳来袭,血月与... 天文爱好者们即将迎来一场视觉盛宴。9月7日夜晚至次日凌晨,一次壮观的月全食将在我国上空精彩上演,成为...
安徽财经大学:学子走进制造企业... 近日,安徽财经大学“财经报国青年力行”专项社会实践团队——智探绿野队走进位于安徽省亳州市的安徽翰联色...
交往交流交融 | 榕奇青少年共... 8月27日,2025年“山海情”榕奇青少年交流营在昌吉州奇台县福州中学正式开营。在福建援疆福州分指挥...
美国正恢复对移民申请人进行“邻...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近日公布的一份政策备忘录显示,美国政府正恢复对美国公民身份申请人...
华为在贵安部署了全国最大规模的... 8月28日上午,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贵州贵阳举行。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计算CEO...
大学专业三年优化启动,急需学科...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很多...
光弘科技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光弘科技(300735)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农发行连云港市分行加强UPS巡... 为确保机房数据传输的高效和持续,保障机房供电的安全和稳定,从而消除数据传输造成的生产、办公安全隐患,...
原创 澎... 刚刚,小米正式发布了全新「澎湃OS 3」系统,这不仅是一次系统层面的升级,更像是一场“生态革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