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中生有”到“风生水起”,从“落地生根”到“开花结果”,“中国数谷”已成为贵州一张崭新而耀眼的名片。回望来路,大数据从一个专业技术词汇,逐步渗透进社会生产与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4年,贵州抢占先机,率先实施大数据战略,成立全国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2015年,全球首个以大数据为主题的国际博览会在贵阳开幕,并连续成功举办十一届;2016年,贵州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并颁布实施首部大数据地方性法规——《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2024年,贵州数字产业规模达2549.4亿元,同比增长18.3%……就这样,一个西南省份,逐渐成为众多科技创新企业奔赴的热土。
8月28日,贵州贵阳,2025数博会隆重开幕,现场人潮涌动。(刘杨/摄)
为什么是贵州?企业的选择给出了答案。
华为云贵州:以贵州为中心,服务半径两万公里
8月28日,在2025数博会现场,华为连续举办5场专题活动,覆盖可信数据空间、智能汽车、AI应用商店等多个前沿领域,备受关注。
自落户贵州以来,华为不仅以实际投资为地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成为贵州数字经济与产业生态建设的“活力引擎”:
2021年11月,华为贵安数据中心升级为华为云全球业务总部,为贵州承接全球数字业务奠定基础;
2025数博会现场,嘉宾正在了解华为云的新动向。
2023年9月,贵州鲲鹏生态伙伴授牌仪式举行,政府明确支持华为云及鲲鹏产业生态发展,依托华为云、鲲鹏、高斯数据库等技术,持续赋能贵州数字经济创新区建设;
2024年4月,双方再度深化合作,聚焦人工智能,共同培育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提炼可推广的“贵州经验”。
“如果以贵州为中心划一个一千公里的半径,其服务可辐射重庆、广西、广东、云南、四川等周边省份。而将华为服务全球的数据中心设立于此,服务半径将达到两万公里。”2016年,华为总裁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他指出,贵州凉爽的气候、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能源资源和较低的电价,是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显著优势。
温度,是数据中心选址的重要考量。一次简单的网络搜索,背后是数据中心大量耗能的运算与筛选,容易导致服务器过热甚至宕机。在年均气温仅16℃的贵州,大自然为服务器安装了一台“免费空调”,使这里成为数据中心的理想之地。
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贵州图片库供图)
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作为全球最大云数据中心集群核心节点,落户贵安新区。有人为华为算过一笔账:贵州电价每度仅0.35元,相比东部地区,每年可节省电费十几亿元。与此同时,贵州在网络延迟方面也表现出色:2023年建成全球首条400G算力通道,出省带宽达5.11万Gbps,构建了覆盖全国的3/10/20ms时延保障圈,真正实现“东数西算”。
截至2024年年底,贵州重点数据中心达48个,算力总规模56.89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国产化率及区域集中度均超90%,成为全国智算资源最密集、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如今,华为与贵州已在工业智能化、文旅融合、城市智能体、智慧交通等领域共同构建“AI+行业”生态,一批示范性应用正从蓝图快步走向现实。
可以说,华为选择了贵州,贵州也没有辜负华为。双方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实现了一场真正的“双向奔赴”。
满帮集团:与大数据共生,推动智慧物流革新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连接生产与消费、内贸与外贸,是国民经济循环的关键环节,也是观测经济走势的重要窗口。
大数据不仅推动科技创新,更重塑了传统行业。满帮集团正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该企业深度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持续提升物流运营效率,推动平台创新突破。
满帮集团大楼。(受访者供图)
2011年,中国物流行业仍处于“小、乱、散、差”的初级阶段。信息不对称、“黄牛”中介泛滥、监管难以全覆盖,是行业常态。在这样的背景下,“货车帮”和“运满满”先后成立,试图用互联网技术破解货运难题。
而当时的贵州,正酝酿大数据产业的宏大布局。2013年,中国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齐聚贵阳,共建国家级云计算项目,贵州大数据产业由此起步。2014年贵安新区成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满帮作为重点引进企业,成为其中关键一环。
2017年,“运满满”与“货车帮”结束竞争、战略合并,满帮集团正式诞生。
“从最初的车货匹配,到如今构建智慧物流生态,满帮的发展折射出贵州大数据应用的持续深化。”满帮集团政府事务部总监宋梦泽表示。如今,平台每日产生数据量高达120TB,涵盖车辆、司机、线路、货物等多维信息。在满帮大数据能力的支撑下,匹配时间从最初的3至5天缩短至几分钟,显著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司机收入。
满帮集团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持续提升物流运营效率。(受访者供图)
除基础匹配外,满帮还拓展了小额贷款、保险经纪、ETC加油、新车广告等增值服务,从信息撮合平台演进为综合物流服务商。目前业务覆盖超330座城市、超10万条路线。
作为贵州大数据的“金名片”,截至去年,满帮已连续十年参展数博会。“最初展示经营模式,现在展示的是智慧物流大脑和L4自动驾驶重卡。数博会不仅为我们提供展示创新成果的窗口,更为我们搭建起产业合作与交流的高价值平台。”宋梦泽说。
满帮集团自主研发的智慧物流大脑。(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贵州积极推进“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方案。满帮依托数据要素,在实体经济、信用评价、物流指数、乡村振兴、应急物流等多元场景中释放新动能,成为“数据要素×交通运输”的典范。
贵州翰凯斯:自动驾驶领域的创新先锋
8月28日,数博会各展区之间,一辆辆无人驾驶小巴(RoboBus)流畅穿行,吸引众多目光。这些由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无人接驳车,正为嘉宾提供智能出行服务。
作为贵州本土培育的科技企业,翰凯斯十余年始终专注无人驾驶与智能汽车研发,其无人驾驶小巴已交付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最新订单来自瑞士苏黎世,“贵州智造”正不断拓展国际朋友圈。目前订单已排至年底,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2025数博会现场,“无人驾驶小巴”正在为嘉宾提供接驳服务。
回溯2013年,公司初创时以3D打印无人机众筹起家,曾获Kickstarter亚洲第一佳绩。在面临出海与本土发展的抉择时,创始人兼CEO喻川注意到贵州正大力布局大数据产业,贵阳高新区提供厂房补贴、税收优惠,并与国际资源对接。最终他选择扎根贵州,踏上大数据创业之路。
2017年,贵州推出《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行动计划》,以智能制造为重点推进产业升级。看准风向的喻川,逐步将业务从无人机转向智能汽车整车研发。
重视自主研发让翰凯斯走得更远:其L4级自动驾驶算法、分布式驱动滑板底盘等核心技术,为产品创新奠定基础。公司推出全球首款开源自动驾驶通用底盘,支持用户自定义模块化移动空间,应用场景极大拓展。基于该底盘,翰凯斯开发了RoboBus、RoboShop(无人零售车)、RoboSweep(无人清扫车)、RoboGo(自动驾驶配送车)等多元产品。
无人驾驶小巴已在贵州著名景区黄果树瀑布投用。(受访者供图)
以无人驾驶小巴为例,该车去除传统车头与驾驶舱,配备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多类传感器,可360度感知路况,依托大数据与AI算法实现智能决策。
“自动驾驶的核心离不开算法、算力和数据,数据更是训练模型的基石。”翰凯斯自动驾驶高级项目经理肖永国表示。目前无人驾驶小巴已适配城市道路、景区等多种环境,落地广州白云山、佛山西樵山、贵州黄果树等景区,并用于解决地铁站至学校的“最后几公里”接驳。
在数据采集、清洗、标注与训练全链条中,翰凯斯已实现完整布局。“贵州的大数据生态让我们能本地对接云计算、数据标注等合作资源,大幅加速产品迭代。”肖永国补充道。
贵州翰凯斯影响力中心总监孙婷认为:“自动驾驶既需政策许可,也需市场包容。”2023年《贵阳贵安自动驾驶装备示范运营管理办法(试行)》出台,为产品落地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无人驾驶小巴用于景区接驳。(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贵州坚持算力、数据、应用与产业协同发展,深化数智赋能产业转型、社会治理与生活服务。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双向赋能的新阶段,翰凯斯正积蓄力量,攀登高峰。
从喀斯特山区到“中国数谷”,贵州以算力为基、政策为翼,执大数据之笔,在西南群山中绘就数字经济的壮丽图景。这里的实践印证:当政策远见与科技革新相汇,当企业创新与地方潜力融合,便能持续激发数字时代的新动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蓠芊
编辑 胥芬芳
二审 李劼
三审 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