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坐贵南高铁出差,盯着窗外的树看了半天,那些树快得都糊成一片绿色的条纹了,手机刷短视频居然一点不卡。邻座的大叔一直在用手机开会,声音清楚得很,我当时就琢磨,这信号咋这么牛?
你别说,以前坐绿皮火车的时候,过个隧道就基本失联了,微信消息都发不出去。现在倒好,高铁钻那么长的山洞,刷视频、发语音照样顺畅。有次我特意在隧道里试了视频通话,对面连我脸上的表情都看得清清楚楚,当时就惊了,这技术也太神了吧!
后来跟做通信的朋友聊起这事儿,才知道背后真不少门道。他说现在高铁沿线的基站建得可密集了,以前可能一公里一个,现在几百米就有一个,跟接力赛似的,一个接一个把信号传过来。想想那些工人在崇山峻岭里架基站多不容易,光是贵南高铁贵州段就建了三百多个基站,隧道里的基站就占了一大半。
隧道里的信号更有意思。我原以为是靠基站穿透厚厚的岩壁,其实不是。朋友说隧道壁上装了种叫 “漏缆” 的东西,就像藏在墙上的隐形天线,刚好对着车窗送信号。上次过隧道时我特意留意了一下,果然在墙上看到一排细细的线缆,原来这就是信号不掉线的秘密武器。
车速那么快,信号咋就不会 “跟不上” 呢?朋友说这里面有个叫多普勒效应的东西,就是信号会因为车速太快跑偏。不过工程师早就想到了,给信号加了 “校正” 功能,就像提前打了预防针,再快的速度也不怕信号错位。而且现在还搞了什么 “超级小区”,几个基站合并成一个大的,不用频繁切换信号,自然就不卡了。
说实话,我以前总以为信号是凭空来的,没想到背后这么多讲究。那些基站不仅要建得密,位置还得特别讲究。听说天线高度都得精确计算,刚好对准车窗,高一点低一点都不行。而且基站还带报警功能,哪根线出问题了马上就能发现,技术人员赶过来修也快。
有次坐杭温高铁,过那种很长的隧道,我特意观察了手机信号,居然满格。旁边有个大哥在用电脑办公,文件传得飞快。他说现在出差根本不用提前下载好资料,路上随时在线处理就行,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现在想想,我们刷手机时觉得信号稳定是天经地义,其实是无数人在背后默默付出。从基站选址到技术调试,再到日常维护,哪一环都不能少。那些在深山里架线的工人,在机房里调试设备的工程师,正是他们的努力让我们在飞驰的高铁上也能畅通无阻地连接世界。
你们坐高铁时有没有注意过信号问题?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觉得隧道里能顺畅上网特别神奇?或者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信号突然断掉的情况?评论区聊聊你们的经历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