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速直升机成为热议的兵器之一。
近年来,由于相关技术逐渐成熟,再加上世界各军事强国的现实需求,高速军用直升机开始真正走向历史舞台。
与常规的固定翼飞机相比,直升机虽然有能够垂直起降、超低空飞行性能好、空中悬停等优点,但是其先天的缺陷也不少,比如飞行速度慢、航程短等。在航程方面,直升机可以通过加装空中受油管或者外挂副油箱进行弥补,不过其飞行速度慢的问题却只能通过采用全新设计来解决。
目前,比较典型的现役武装直升机,比如美国AH-64“阿帕奇”、俄罗斯卡-52/米-28等型号的最大平飞速度一般为293~300公里/小时,与各类喷气式固定翼飞机相差甚远,仅仅与某些老旧落后的螺旋桨动力初级教练机相当。而大幅提升军用直升机的飞行速度,可以带来的战术优势则非常明显,比如缩短直升机从出发地到预定作战区域的飞行时间、减少暴露在敌方防空火力射程内的时间、提升战场反应速度和生存力,等等。对于以攻击任务为主的武装直升机来说,提升飞行速度更是能够获得与敌方直升机空战的巨大优势。
不过,采用常规设计的传统直升机布局,比如主旋翼+尾桨或者共轴旋翼布局,在提升飞行速度方面的潜力已经挖掘殆尽。因此,想要大幅提升飞行速度,高速军用直升机必须采用全新的非常规设计布局,这就为世界各国的直升机研发企业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高速直升机成为近期热议的兵器之一。
让直升机飞得更快
70后、80后的读者们应该记得当年国内曾经引进过一部名为《飞狼》的美国科幻电视剧,剧中这架代号“飞狼”的极具科幻色彩的全能型武装直升机由贝尔222双发民用轻型直升机改装而成,其代表的就是当时国外对于高速军用直升机技术探索的思路之一。按照剧中的设计,“飞狼”号武装直升机除了主旋翼和左置尾桨,最特殊之处在于其机身两侧短翼的根部各安装了一台小型涡喷发动机。这样,在需要高速飞行时,飞行员会启动两台小型涡喷发动机,产生类似于战斗机开加力燃烧室的助推效果,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幅提升直升机的飞行速度,甚至可以达到超音速。
事实上,将喷气动力与常规直升机结合,从而研发出一款高速直升机看上去似乎可行。但是在现实中却只能存在于科幻影视,在真正的研发环节就会遇到很多难以克服的技术难关。比如,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就曾经真的研制了一架名为贝尔533的复合型技术验证直升机,装备有类似于固定翼飞机的后掠翼以及两台小型涡喷发动机,该机也成为世界上第一架最大平飞速度超过400公里/小时的直升机,后来又突破了惊人的500公里/小时。
贝尔533复合型技术验证直升机。
不过,经过历时7年的试飞,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最终还是放弃了这种将直升机与喷气式飞机结合的方式,转而全力投入到另一条研发道路上,也就是尝试将直升机与螺旋桨固定翼飞机相结合。这就是后来贝尔直升机公司世界独家首创的倾转旋翼机,其最具代表性的型号就是频繁因为失事坠毁而上热搜的V-22“鱼鹰”。
倾转旋翼机虽然最初是为了解决常规直升机飞行速度慢、航程短等问题而研发的,但是其能够在直升机与固定翼飞机之间转换的设计,很难再让我们将其归入到直升机类别中。那么,有没有可以保持直升机的基本设计,同时利用改动最小的方案来实现直升机的高速化。确实有,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陆军提出的AAFSS项目中,洛克希德公司竞标成功的AH-56“夏延”高速武装直升机就别出心裁地采用了主旋翼+双尾桨设计,即保持原有的用于抵消主旋翼偏转力矩的左置尾桨外,还在尾梁尾部加装了一具向后的推进尾桨。
在试飞中,AH-56“夏延”高速武装直升机的最大平飞速度达到了393公里/小时,远超后来服役的AH-64“阿帕奇”。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其中既有技术原因,也有军种矛盾原因以及超支等因素,导致AH-56“夏延”高速武装直升机在1965年竞标成功后未投入量产便被美国国防部下马。不过,这为常规直升机加装推进尾桨这一思路,却启发了其他直升机研发企业。
此后,美国直升机巨头之一的西科斯基公司受到启发,不过其采用的是共轴旋翼+推进尾桨的设计思路。与洛克希德公司的AH-56“夏延”高速武装直升机相比,西科斯基公司的高速直升机设计布局由共轴的上下两副主旋翼对转来抵消偏转力矩,这样就无需在尾梁上加装偏置尾桨,而只需要在尾部安装推进尾桨即可,从技术难度上看更容易实现,也降低了整体结构布局的复杂程度。由此,西科斯基公司的共轴旋翼+推进尾桨设计布局也逐渐成为了后来很多效仿者参考借鉴的模板。
AH-56“夏延”高速武装直升机。
发展现状如何?
2008年,西科斯基公司研发的X2高速技术验证直升机成功首飞,证明了共轴旋翼+推进尾桨设计布局的可行性。此后,西科斯基公司又再接再厉,在2015年成功首飞了S-97“劫掠者”高速技术验证直升机。该机的外形尺寸比X2更大、技术也更先进、更成熟,标志着共轴旋翼+推进尾桨设计布局开始真正走向了实用化。
而真正让西科斯基公司的共轴旋翼+推进尾桨高速直升机走向军用化,还要得益于美国陆军在FVL计划下立项研制的两个项目,分别是FARA和FLRAA。前者作为OH-58D武装侦察直升机的接班人,而后者将代替装备数量众多的H-60系列通用运输直升机。西科斯基公司在S-97“劫掠者”高速技术验证直升机的基础上,分别针对这两个项目研制了相应的原型机,其中参与FARA项目竞标的是S102“劫掠者”X,而参加FLRAA项目竞标的就是SB>1“无畏”X。
这两型高速直升机都采用了基本相似的共轴旋翼+推进尾桨布局,只是S102“劫掠者”X相对更小,采用双人机组,属于比较纯粹的专用武装侦察直升机,而SB>1“无畏”X外形尺寸更大,采用四人机组,乘员舱内可搭载多达12名作战人员。
SB>1“无畏”X高速直升机。
不过,当S102“劫掠者”X与其竞争对手——贝尔直升机公司的贝尔360“无敌”进入到原型机研发制造阶段,还未能实现首飞时,美国陆军就在2024年2月宣布中止FARA项目。尽管美国陆军还表示希望向国会申请一笔资金,以便让两家公司完成首架原型机的制造以及首飞工作,但是获批的可能性还是比较渺茫了。当然,也不排除西科斯基公司后续自筹资金完成S102“劫掠者”X高速武装侦察直升机的研发工作。毕竟该机的性能以及技术水平在当今世界军贸市场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即便美国陆军不采购,也有希望获得其他国家的订单。
与S102“劫掠者”X这位自家兄弟相比,作为“大哥”的SB>1“无畏”X参与FLRAA项目竞标也不是很顺利。该项目的竞标团队只有两家,分别是贝尔-德事隆和西科斯基-波音,前者与SB>1“无畏”X竞标的就是在V-22“鱼鹰”基础上全新发展而来的第二代倾转旋翼机V-280“英勇”。不过,SB>1“无畏”X原型机在2019年才首飞,比V-280“英勇”晚了一年半,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西科斯基-波音团队的被动。结果,2022年12月,美国陆军最终宣布贝尔-德事隆团队的V-280“英勇”倾转旋翼机赢得FLRAA项目。所以,笔者推测,SB>1“无畏”X,包括它的前辈——S-97“劫掠者”都有可能被西科斯基公司推向国际军贸市场。
V-280“英勇”倾转旋翼机赢得美军FLRAA项目。
未来发展趋势
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世界各军事强国直升机部队中的6~8吨级专用武装侦察直升机以及通用运输直升机最适合采用西科斯基公司的共轴旋翼+推进尾桨这一高速设计布局。因为这一级别的直升机在飞行速度大幅提升方面所获得收益是最大的,可以实现作战性能方面质的飞跃。相比之下,更大型的直升机,包括10吨级及以上的大型、重型直升机,则更适合采用倾转旋翼机设计。这是因为倾转旋翼机相比共轴旋翼+推进尾桨布局直升机,在航程方面的优势更明显。
当然,新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西科斯基公司之所以在共轴旋翼+推进尾桨布局设计上已经驾轻就熟,还是得益于其数十年来的不断实践与探索。那么,作为在这一领域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学习和借鉴西科斯基公司成熟的高速直升机设计,比如S-97“劫掠者”,都是无可厚非的。
下一篇:“鲁迅夹烟”从哪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