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盘子上认真书写甲骨文。河南日报记者 杨之甜 摄
“同学们,大家看这个‘人’字,就像一个侧身站立的人,简简单单却很形象。”8月21日,在安阳市殷都区水冶镇中天祥源希望小学的教室里,安阳师范学院支教团成员肖文楠手持毛笔,蘸墨润笔,在宣纸上写下一个个甲骨文,独特的字体引得台下的孩子们连连惊叹。
孩子们有样学样,小手紧握毛笔,在准备好的纸盘上写下甲骨文。教室里墨香四溢,有的孩子用画笔将甲骨文字变成一幅充满童趣的画作,有的把“日”字画成红彤彤的太阳,还有的把“鸟”字画成展翅飞翔的小鸟。
“我觉得甲骨文很好玩,就像一幅幅小画,我画了‘鱼’字,因为我很喜欢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样子。”一名小学生开心地向记者展示作品。
在暑假也能学到好玩的甲骨文,这样的场景发生在安阳市的多所小学。
今年,安阳师范学院组建“甲骨文传承创新与推广普及”团队,近千名学子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用各种形式推动甲骨文走近广大青少年、走向千家万户,让大众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感受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坚定文化自信。
活动内容丰富而有趣。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市区周边中小学、社区、公园等场所,通过“了不起的甲骨文”“AR扫呀扫”等AI互动系统,向群众科普讲解甲骨文知识;外国语学院走进乡村小学,通过制作甲骨文表情包、绘本讲述“甲骨文里的一天”等活动,带孩子们认识甲骨文;教育学院在社区开设“甲骨文启蒙小课堂”,让孩子们在游戏与动手中开启文化启蒙之旅,使暑假生活既充实又有料……
近年来,“冷门绝学”甲骨文在安阳师范学院被逐渐“捂热”。
该校建成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发甲骨文输入法、“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组建数字甲骨共创中心,实施甲骨文全球数字化回归计划,助推甲骨文研究走进“云时代”;编创“甲骨文广播体操”,推广到全国多地,让学习者在强身健体的运动中,充分体验甲骨文字的魅力;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了一批批致力于甲骨文传承与研究的专业人才。
“‘冷门绝学’的传承与发展,不应只停留在专业化、学术化,一个学科只有走出实验室、走出博物馆,不断走向大众、推广普及,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活力。”安阳师范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持续挖掘甲骨文的文化思想和历史价值,创新做好甲骨文保护研究、活化利用和普及推广,让“冷门绝学”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河南日报记者 李林 杨之甜 河南日报通讯员 张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