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回应“日本呼吁不参加九三阅兵”
【中方回应“日本呼吁不参加九三阅兵”】8月2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针对日本政府近期外交动作作出强硬回应。据多方消息证实,日本通过驻外使馆向欧洲及亚洲多国传递信息,呼吁各国“审慎考虑”出席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及阅兵仪式,并污称中国活动“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浓重”。这一行径迅速引发国际舆论哗然,中方明确要求日方澄清立场,并重申纪念活动的历史意义与和平诉求。日本此次外交动作的荒诞性,首先体现在其双重标准的矛盾逻辑中。一方面,日本政府以“广岛、长崎核爆纪念活动”为由,长期要求国际社会正视其“战争受害者”身份;另一方面,却对中国纪念抗战胜利的正当性横加指责。这种“宽以待己,严以律人”的姿态,暴露了日本右翼势力试图模糊侵略历史、逃避战争责任的深层动机。历史铁证不容篡改。从南京大屠杀的30万亡魂,到“慰安妇”制度的20万受害者;从旅顺大屠杀的全城殆尽,到东北抗联孤军奋战的悲壮史诗,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早已被国际档案、幸存者证词和战后审判铁案钉死在历史耻辱柱上。然而,日本政客至今仍在教科书问题上大做文章,将“南京大屠杀”改写为“南京事件”,参拜靖国神社的闹剧更是年复一年。此次“劝退”各国,本质上是害怕国际社会通过中国阅兵活动直面其战争罪行,试图以外交施压掩盖历史伤疤。面对日方挑衅,中方回应直指核心矛盾。郭嘉昆强调,中国举办纪念活动“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并明确指出:“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日本战后重返国际社会的重要前提,是日本同周边国家发展关系的政治基础,更是检验日本能否恪守和平发展承诺的标尺。”这一表态蕴含三层深意:其一,中国纪念抗战胜利具有无可争议的正当性。作为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中国付出3500万军民伤亡的代价,为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其二,日本若想真正翻过历史页,必须以诚实态度反省侵略,而非通过否定历史、篡改教材、参拜战犯等行为刺激受害国情感。其三,中国始终以开放姿态推动国际和平,但绝不容许任何势力歪曲历史、颠倒黑白。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此次“劝退”闹剧恰逢中国阅兵筹备关键期。据国务院新闻办8月20日通报,本次阅兵将编设45个方(梯)队,时长约70分钟,集中展示我军新一代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从高超声速导弹到无人作战群,从战略打击群到维和部队方队,这场阅兵既是军事现代化的成果展,更是中国捍卫和平的宣言书。
阅兵亮点中,民兵方队的首次亮相尤为引人注目。这支由15个省份抽组的队伍,涵盖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等英雄传统民兵组织,既体现全民抗战的历史贡献,也彰显新时代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成就。联合军乐团以14个排面寓意14年抗战,80名礼号手象征胜利80周年,通过《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经典曲目,将唤醒全球华人对那段烽火岁月的集体记忆。
日本的外交施压并未奏效。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确认出席阅兵,朝鲜、韩国、东南亚多国也表达参与意愿。即便是传统盟友美国,虽未派出高层代表,但其智库学者公开指出:“中国纪念活动是对二战胜利的全球性致敬,日本试图孤立中国的举动显得狭隘且短视。”
国际社会的理性态度,折射出日本右翼势力的孤立处境。当德国总理在犹太人墓前下跪忏悔时,日本首相仍在靖国神社拜鬼;当欧洲国家通过立法严惩纳粹否认者时,日本政客却公然为战犯招魂。这种历史认知的巨大鸿沟,决定了中日关系改善的根本障碍在于日本能否真正与军国主义切割。
9月3日的天安门广场,将见证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抗战老兵的敬礼、新一代战机的轰鸣、少年儿童的歌声,共同诉说着一个真理: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篡改历史则注定重蹈覆辙。日本此次“劝退”闹剧,恰似一面镜子,照见了某些势力对战争罪行的恐惧与对和平的虚伪。中国举办纪念活动,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子孙后代铭记:和平来之不易,需以实力守护;历史不容遗忘,需以真相警醒。当五星红旗与军旗在阅兵场上交相辉映时,世界将再次确认:任何试图否定侵略历史、破坏战后秩序的行径,都必将遭到正义的审判。
以上就是【中方回应“日本呼吁不参加九三阅兵”】相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深港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