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端:创新与人才是韧性增长的坚实底座
创始人
2025-08-25 21:42:11
0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经济版图与治理体系正经历深刻重塑。一方面,部分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试图以“脱钩断链”迟滞全球化进程;另一方面,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为代表的前沿技术突飞猛进,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当单边主义割裂全球创新链,当科技博弈重塑大国竞争格局,中国经济何以在风雷激荡中稳立潮头,于压力下彰显韧性?

答案并非隐藏在单一政策工具或局部产业优势之中。这是一场在顶层战略擘画下,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带来的创新优势与人才资源富集优势深度融合的发展范式变革, “创新场景”与“创新人才”双轮驱动,形成彰显大国优势的新质生产力生态系统,其间蕴藏的内生性增长动力不仅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也是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宝贵确定性的信心之源。深入剖析其内在逻辑与实践伟力,对于我们坚定发展信心、把握战略主动、于变局中开新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超大规模市场催生丰富应用场景:发展韧性的生动注脚

首先,超大规模市场在数智时代分化出多层次、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广阔的“无人区”。14亿多人口所构成的广阔消费腹地,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快速迭代的复杂需求集合体。从东部沿海的智慧城市到西部内陆的数字乡村,从一线城市的“即时零售”到下沉市场的“社区团购”,从数字消费“千人千面”到农业科技精准溯源,每一个细分场景都是一个创新实验室。正是这种市场的“厚度”与“深度”,为前沿技术落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世界上任何其他经济体都难以比拟的“试验田”和“加速器”,筑牢了创新发展的坚实根基。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稳步推进,进一步放大了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理念,在高端制造业、数字经济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创新“策源地”,创新成果通过产业链、数据链、价值链、人才链向中西部地区扩散,中西部地区依托自身的资源成本优势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例如,重庆在承接东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如今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并在智能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这种东中西部地区的协同创新模式形成“研发—中试—推广”的梯度扩散链,空间布局上的高效协同,不仅加速了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和成本摊薄,也带动了区域协调发展,避免了创新资源过度集中所导致的“孤岛效应”,让创新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磅礴江河。

其次,消费结构的“升级牵引效应”,为产业体系变革注入了强大动力。随着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持续扩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从“有没有”的生存型消费,向“好不好”的品质型、服务型、体验型消费跃迁。健康医疗、智慧文旅、数字教育、在线娱乐等新兴服务业态井喷式发展,技术创新的价值链条也随之从“产品迭代”向“服务赋能”延伸,这种以服务场景为核心的创新不仅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引领着整个产业体系向更高级、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向迈进。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从传统代步工具向集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在线娱乐于一体的“第三生活空间”的功能演进过程中,催生了从芯片、软件到内容、服务的庞大创新链条。

再次,数据要素改革打通创新循环,催生创新裂变的乘数效应。数据要素的市场化流通,正以千钧之力打通经济循环的“任督二脉”,以要素重组催生质变跃升。传统经济中,生产与消费的割裂形成“堵点”:企业难觅精准需求,百姓苦求优质供给。而数据流通如同架起“数字立交桥”,让供需两端在动态平衡中焕发新生。更深层的变革则在于数据激发的几何级增长势能:一是通过多场景复用扩展价值边界,二是通过协同优化资源配置,让基于海量用户行为的精准洞察,能够实时反哺于产品研发与服务创新,形成一个动态优化的闭环生态。从《“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的发布,到各地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基础制度的探索,数据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正架起创新的“信息高速公路”,由数据驱动的场景革命,正不断打破传统增长模式的天花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乘数效应。

人才富集效应引发创新优势:发展破局的关键力量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如果说丰富的应用场景是创新得以生根发芽的“土壤”,那么规模宏大且结构优化的人才大军,就是滋养创新的“源头活水”。中国经济的破局之力,正越来越多地源自于人才供给侧的一系列前瞻性、战略性变革,曾经的“人口红利”正加速升维为“工程师红利”与“科学家红利”。

学科重构响应时代命题。近年来,教育部持续引导高校加大专业调整力度,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产业未来。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的新增专业布点数量大幅增长,职业教育体系也在加速改革,为产业一线的“智改数转”提供坚实的人才蓄水池。

政策杠杆激活创新动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创新券等一系列政策工具陆续出台,精准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和动能。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总额历史性地突破3.6万亿元人民币,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77%,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巩固。

人才梯队锻造“大国红利”。政策激励的组合拳与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孕育出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科研精英突破技术前沿,技能人才支撑制造升级。顶尖科学家、亿万工程师和年均超过千万的高校毕业生,共同构筑起新发展格局下的创新人才金字塔。这种自上而下、精准对接的战略性人才布局,确保了在未来全球科技竞争的关键赛道上,我们始终拥有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场景与人才双轮驱动:锻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场景为舟,人才为桨,舟与桨的协同发力让创新不止步于“奇思妙想”,而是深植于实体经济和现实需求,这种深度融合不仅为中国经济构筑了一道抵御外部冲击的宽阔护城河,更锻造出我们迈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强大攻坚矛。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范式,其核心就是以应用为牵引,以人才为根本,在动态的实践循环中实现技术、产业与人的共同进化。

场景赋能与人才支撑的融合创新,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良性共振、彼此成就的结果。从建立健全数据产权制度,到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和人才评价体系,再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一系列制度创新极大地降低了创新的交易成本,疏通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再到“大市场”的循环堵点。正是这种“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完美结合,使得场景的牵引力与人才的创造力能够最大程度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共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当数智神经贯通城乡肌理,当人才智慧点燃技术火种,中国经济航船在全球风云变幻中依然劈波斩浪,从容扬帆。然而,眺望前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暗流仍在涌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风险挑战依然艰险,唯有以“登高望远”的战略清醒洞察变局大势,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锐气深化制度创新,以“自信而不自矜”的胸怀锚定发展航向,方能让中国创新的巨轮不仅行稳致远,更在一些优势领域领航潮头。(作者是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便宜大流量手机卡测评,2025... 办卡关注微信公众号:可可找卡 这将是您揭秘流量卡真相、探索优质正规流量卡办理的一站式平台。让我们一起...
特朗普:不介意就美韩贸易协议进... △当地时间8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韩国总统李在明在美国白宫进行会晤(图源:路透社)当地时间8月2...
东方证券:人形机器人有望进入万... 智通财经获悉,东方证券发布研报称,市场持续关注人形机器人的未来的发展预期,多家整机厂对2026 年的...
特朗普会见李在明,会前发文“韩... 据凤凰卫视报道,特朗普于8月25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迎接韩国总统李在明的到来,随后在椭圆形办公室进...
嘉实基金:汇聚长钱活水精准赋能... 来源:第一财经 从C919大飞机的碳纤维机身,到龙芯处理器的澎湃算力,从港珠澳大桥的跨海钢梁到北斗卫...
群核科技发布两款空间模型,将坚... 8月25日,群核科技正式发布新一代空间语言模型SpatialLM 1.5与空间生成模型Spatial...
科技要闻 |双招双引显实效 科... 2025年8月23日,2025腾冲科学家论坛·生命科学与大健康专题活动在昆明市启幕。活动促成16个招...
特朗普说希望今年与金正恩会面 新华社华盛顿8月25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总统特朗普25日表示,他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关系“非常...
原创 超... 实话说,今年手机圈增长速度最让果子感到惊讶的... 就是 “ 电池 ” ! 上半年年初的时候,果子依...
江苏洛凯电气取得电磁铁测力工装... 金融界2025年8月2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苏洛凯电气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电磁铁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