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领导人长谈3小时,为何很长时间都在聊特朗普?石破茂到底给李在明出了什么“主意”?背后又反映出怎样的微妙局势?
当地时间8月23日,韩国总统李在明访问日本,并与首相石破茂进行了一场长达3个小时的会晤。
对于李在明的到来,日本舆论普遍表示“意外的惊喜”。原因不止是李在明把日本列为首个出访对象,更重要的是,外界原本担心李在明上台后会推翻尹锡悦时期的对日政策,如今他用行动打消了这种疑虑。
双方在会谈后发表了17年来首份日韩联合声明,承诺恢复穿梭外交、深化经济与安全合作,这对日韩关系而言可谓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不过,更令人关注的是:在长谈的过程中,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双方居然都在聊特朗普。
为什么李在明要先来日本?
据韩国国家安保室长魏圣洛透露,原本双方预定20分钟的私下交流,结果聊了一个小时,内容核心就是“对美谈判”。换句话说,李在明在去美国之前,先来日本“取经”。
这也难怪。特朗普在美日韩三边关系中一向态度强硬,尤其在贸易谈判中手段凌厉,日韩都曾在他任内吃过亏。石破茂的确有不少“切身体会”。
那么,石破茂真的有重要经验能跟韩国分享吗?
回顾过去,美日、美韩与特朗普团队的协议框架中,日本承诺的对美投资高达5500亿美元,比韩国的3500亿美元更高。
不仅如此,日本以为“15%的对等关税”是整体水平,但特朗普却理解为“额外再加15%”。结果双方差点因此翻脸。石破茂当时信誓旦旦称关税谈判是“赌上国家利益的战斗”,但协议结果却让日本舆论普遍认为“被特朗普看扁”。
更尴尬的是,今年2月石破茂访美,与特朗普谈判日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一事。特朗普团队开出一系列苛刻条件:不得更改美钢公司名称、不得迁离总部、不得缩减投资或推迟履约;不得关闭工厂。
石破茂不仅当面答应,还承诺日本将对美投资扩大至1万亿美元,并增加进口美国新型液化天然气。结果这次会晤在日本国内被骂成“日本之耻”。
这次的“支招”,靠谱吗?
从石破茂过去的“战绩”来看,他并没有拿出成功应对特朗普的“良方”。更多的是一次次退让与妥协,换来特朗普的暂时满意。
因此,他给李在明的“支招”,更多是日本在特朗普面前的苦涩经验:如何在压力下找台阶下,如何在巨额投资中换取喘息。至于是否真能“对付”特朗普,恐怕李在明心里也很清楚。
无论如何,这场日韩长谈释放的信号已经很明确:在特朗普可能重新入主白宫的背景下,日韩都在提前做准备,试图避免在美方的压力下各自为战。
对于李在明来说,这趟日本之行既是一次外交铺路,也是一次战略试探。他要在对美关系中争取更大空间,而日本的“经验”恰好提供了一个现实案例。
只是,日韩两国是否真能形成某种“共识”,还是会各自为政,还要看接下来美日韩三边关系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