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24日发公告,对22日尖扎黄河特大桥事故做出回应。一些人批评中铁的公告对12人遇难、4人失联所带来的巨大痛苦表现出冷漠。说实话,老胡个人也对中铁的公告有意见。
我不认为中国中铁会对这么大的事故冷漠,人性的基本善良和承担责任的压力都不会允许冷漠。但是那篇公告有些官僚主义味道,它挺短的,但用了相当一部分讲述事故发生后总公司和下属涉事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应急抢险、人员搜救和相关调查工作。”
现在很多事故公告都这么写,中国中铁模仿了那样的格式,然而中铁公告接下来把应当与遇难者家属和公众共情的部分写得太弱了,只是对不幸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和对他们的家属“表达歉意”。而在这一段的下边,也就是结尾写道:“本次事故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及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在这个时候谈事故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对公共舆论场来说显然不合时宜。
这里有一个重要原因,老胡必须指出来。中国中铁是上市公司,这份公告应该是按照相关规定做出的,它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帮投资者了解事实,防止严重波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中铁告诉投资者,事故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及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完全可以理解。它不这样说,周一中国中铁的股票恐怕跌一大截,很多无辜的股民将跟着蒙受损失。强调“不会造成重大影响”,上市公司遇到事情的公告通常都会这么写。
然而,今天的公共信息发布圈都是相通的,即使一个会场发言,一个课堂讲座,都实际连着互联网,在每一个或大或小的公开场合讲话,就等于是面对全网和全社会讲话。在国外大学毕业典礼上讲不恰当的话,导致在国内舆论场上翻车,那样的事情已经有过很多次。
而中铁面向股市发公告,它的公开性更加不言而喻。周日下午公告一发出,很快上了热搜。大多数网民的视角是非股市的,大家就是关心黄河大桥事故本身,对桥塌人死非常困惑,并强烈不满。在这样的视角中,会感觉中国中铁的这个公告先是写给上级领导看的,然后是写给股市看的,大众的感受被摆到了最后边。大多数人不会把它看成股市公告,只会认为它冷漠。
客观说,老胡认为这个公告即使是针对股市的,也应该充分尊重大舆论场的感受。在当前高度互连的舆论场上,处在风口浪尖的机构,应当表现出这样的统筹力,既要安抚股市,又让大舆论场感受到充分的共情,中国中铁的公告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
昨天就看到消息,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务院国资委、国家铁路局成立现场督导组,对青海省事故调查工作全程督导,我相信公众对这一决定一定是高度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