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团队建设上,
特朗普倾向于选择能够
强化舞台效果的人。”
作者:刘潇
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很忙。他先是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又在白宫接见一众欧洲领导人。
在他身旁,一个金发女子频繁出镜。她不仅在阿拉斯加迎送普京,还在白宫的南草坪上接待欧洲政要。
她叫莫妮卡·克劳利,今年5月开始担任美国国务院礼宾司司长,负责外交礼仪和活动安排。
·当地时间8月15日,克劳利在机场与普京握手告别,普京对她回以微笑。
然而,正当克劳利频频亮相的时候,却在“普特会”期间闹出了一个乌龙事件。
“普特会总导演”
在白宫,克劳利充当着外交活动“总导演”的角色。
根据美国国务院官方资料,在外交活动中,礼宾司需要制定“精确到分钟”的详细活动方案:从会议时间安排、国宾馆管理,到酒水选择、现场布置等,事无巨细。
而礼宾司司长则要确保每一次活动有序展开,“体现美国的外交水准和政策目标”。据了解,礼宾司司长拥有高级大使级别,其任命需要得到美国参议院批准。
·当地时间8月18日,克劳利(右)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这次“普特会”期间,克劳利带领的礼宾司团队既要为外交事务打头阵,第一个出面欢迎普京,也要做善后收尾工作,连所有费用支付都要一一确认。
然而,把台前工作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克劳利,却在保密工作上出了大纰漏。
根据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等媒体的报道,“普特会”当天9点,在美俄两国代表团入住的库克船长酒店中,3名普通酒店客人在公用复印机里发现了整整8页的机密文件。《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随后证实,该文件来自克劳利的礼宾司团队。
·被泄露的文件中展示了“普特会”议程和午餐菜单。
这份被泄露的文件极其详细,几乎就是整个“普特会”的流程“剧本”:不仅包括每分钟的议程安排,还展示了13名核心人员的详细资料、其中包括3个人的手机号码、会议室编号及用途、安保动线与人员安排、对话大体方向,甚至午餐的每道菜。
当时,这家酒店仅接待美俄代表团成员,其他会议人员,如记者等则被安排在了市区其他住宿地。因此,文件被泄露的原因只可能是克劳利团队成员把它落在了打印机里。
·克劳利。(资料图)
刚上任3个月,保密工作就出问题,克劳利顿时成为众矢之的,也让特朗普政府被质疑存在“系统性安全漏洞”。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教授兼国家安全专家乔恩·迈克尔斯批评说:“这再次证明这届(特朗普)政府的马虎与无能,就是不能把东西留在打印机里,就这么简单。”
但面对外界的批评,白宫的回应却是轻描淡写:“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把一份多页的午餐菜单当成‘安全漏洞’来报道,这实在可笑。”
是新闻“名嘴”,也是畅销书作家
尽管闹出乌龙风波,但克劳利如今依然是白宫外交红人。她能走到今天的位置,要从她的政坛引路人说起——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
克劳利出生于美国,但有波兰血统。1986年,18岁的她考入以文科教育闻名的美国科尔盖特大学。
在校期间,她做了一件很多人想不到的事:主动给已卸任的尼克松写信。尼克松不仅回了信,还在往来的书信中注意到了她的才华。
·上世纪90年代,克劳利还回到过波兰华沙“老家”。
1990年,尼克松公开招募一名研究助理。刚从大学毕业的克劳利毫不犹豫地递交申请,并顺利被聘为尼克松的外交政策助理。
直至1994年尼克松逝世,克劳利在这位前总统身边工作了整整四年。她协助尼克松撰写演讲稿、整理研究资料,并参与完成了尼克松生前的最后两本著作。
尼克松逝世后,克劳利自己也写了两本书:《尼克松在冬天》《未公开的尼克松》,回忆她在尼克松身边工作的岁月。在书里,她称那段日子是“我一生中最伟大的冒险”。
·上世纪90年代,克劳利(中)与尼克松(左)、美国前总统里根。
之后,克劳利开始给《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主流媒体写稿,慢慢在政治评论圈里有了名气。
1996年,克劳利加入了刚成立的福克斯新闻电视台,担任政治和国际事务评论员。在福克斯的那些年,她不仅经常上电视,还在2002年有了自己的全国广播节目——《莫妮卡·克劳利秀》,逐渐成了保守派媒体中的新闻“名嘴”,也引起了特朗普的注意。
此后,克劳利开通了自己的博客,时不时发声批评民主党——当特朗普质疑奥巴马出生地时,她也在博客里帮腔,并提到奥巴马用全名(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宣誓就职总统,暗示他有伊斯兰背景。“他真的能既忠于伊斯兰教,又忠于美国吗?”她在评论中写道。
2016年,特朗普即将赢下美国总统大选时,克劳利对于他的支持态度也越发明显,她在福克斯节目中评论称:“这(特朗普胜选)是一次不受保护的普通人对受保护的精英阶层的反击。”
同年12月,特朗普在正式就任总统前,宣布任命克劳利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传播高级主管,负责为国安会制定对外传播策略。
然而,就在克劳利准备走马上任时,2017年1月7日,作为“华盛顿政治圈必读媒体之一”的《政治报》突然爆出她出版的书籍《什么地狱?》存在大量抄袭问题。随后,该媒体又质疑她在2000年获得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称其博士论文有32处内容存在抄袭问题。
当时距离特朗普正式就职只有不到两周时间,正是新政府人事安排的最后冲刺阶段。
·在新闻演播室的克劳利。
陷入“抄袭门”风波后,克劳利不得不宣布放弃职务,并在后来的采访中称这是“政治攻击”。
哥伦比亚大学对此事进行了两年多的调查。2019年12月,校方公布调查结果称,克劳利的博士论文的确存在“局部抄袭”,但未构成“学术不端”,并要求她对这篇493页的博士论文进行修改。
这件事给克劳利的声誉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不过,特朗普显然没有因此对她失去信心。2019年7月,她被特朗普任命为财政部公共事务助理部长和首席发言人。
去年12月,特朗普在开启第二个任期之际,又提名克劳利为礼宾司司长。特朗普称她“表现出色”,并特别提到她是畅销书作家。
特朗普的“金发女助手团”
说到克劳利,就不得不提到特朗普的“金发女助手团”。在第二任期内,他任命了不少金发女性担任白宫重要职务。
其中,出生于1997年的卡洛琳·莱维特是白宫历史上最年轻的新闻秘书,是特朗普的忠实拥护者。去年,特朗普在竞选活动中遇袭时,她刚生完孩子不到4天,便立即返回了工作岗位。
特朗普多次公开称她是“史上最伟大的新闻秘书”“她的嘴唇动起来就像机关枪一样”。(参见生娃4天紧急复工,“怼人女王”有多狠?)
·卡洛琳·莱维特。(资料图)
30岁的玛戈·马丁自今年1月起担任特朗普的特别通讯助理,即“贴身摄影师”。在重大活动现场,她负责拍摄并发布幕后花絮。
由于近水楼台,马丁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内容的速度比主流媒体都要快,并且内容生动,这让她在特朗普的支持者中拥有大量粉丝。
·玛戈·马丁与特朗普。
34岁的白宫助理娜塔莉·哈夫被外界戏称为“人肉打印机”:她全天候跟在特朗普身边,随时为他打印网上关于他的正面报道。
另外,她还是特朗普的“数字化分身”,负责管理他的社交媒体账号。每当特朗普口述内容,她便会用笔记本电脑将内容整理成文字,与特朗普确认后发布。根据《华盛顿邮报》的统计,特朗普在上任后的132天里,在Truth Social的账号上发布了2262条帖子,其中绝大多数都出自哈夫之手。
·娜塔莉·哈夫。(资料图)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赵政原告诉环球人物记者:“特朗普过去在经营娱乐、地产生意时就很注重外在形象的包装。在政治团队建设上,他也倾向于选择能够为他强化舞台效果的人。因此,在经常出现于媒体镜头前的岗位上,他常常安排符合所谓‘美国主流审美’的年轻女性。”
有观点认为,这些白宫官员不仅帮助特朗普完成工作,也为其政府塑造了一种年轻、活力、现代的形象。赵政原说:“可以说,这些人员并非只是执行公关事务,而是成为特朗普团队政治表演的一部分。其外貌、气质被当作一种符号,用来传递‘美国优先’的政治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