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上海郊区,绿树掩映下的某生猪养殖基地里,智能化饲喂设备正精准投喂着猪群,环境监测传感器实时传输着温湿度数据,环保处理区的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这座承担着上海市民“菜篮子”重要保障功能的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正以蓬勃姿态演绎着现代农业的科技转型。而在这背后,江苏银行上海静安支行以一场“破常规、接地气”的金融服务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破解“农业融资难” 把脉痛点开良方
作为上海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养猪场近年来持续推进智能化升级与绿色养殖转型——引进自动喂料系统、建设数字化环控车间、升级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但设备采购、技术改造的资金缺口,一度让企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传统贷款看厂房、看设备,可我们养殖场的主要资产是活体生猪和流转土地,抵押物不足;养殖周期长、资金回笼慢,常规贷款期限也不匹配。”提及融资难,养猪场负责人坦言,“找过几家银行,要么额度不够,要么审批周期太长,眼看着升级项目要卡壳。”
江苏银行上海静安支行在走访调研中敏锐捕捉到这一痛点。作为深耕区域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支行长期关注涉农企业发展,深知现代农业不同于传统种植养殖,其科技投入大、周期长、轻资产的特点,需要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方案。
创新“定制化服务” 精准滴灌解企忧
经过深入调研,支行成立专项服务小组,多次进驻现场,与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面对面沟通,梳理经营数据、分析行业前景、测算资金需求。针对企业“无抵押、周期长、成本敏感”三大核心诉求,为其制定一套“破局、提速、降本”的创新服务方案。一是破“抵押依赖”困局,突破传统抵质押担保限制,以企业稳定的经营现金流、政府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的政策背书为基础,创新构建“信用+经营”组合担保模式,让“看不见的信用”转化为“摸得着的资金”。 二是解“周期错配”难题,结合生猪养殖周期特点,为企业量身定制可循环流动资金贷款,贷款期限匹配养殖全周期,并承诺“到期前2个月主动对接续贷”,彻底解决“短贷长用”的资金周转压力。三是降“融资成本”门槛,开通涉农企业绿色通道,将审批流程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完成;同时执行优惠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激“产业升级”动能 金融赋能结硕果
“没想到能这么快速获得贷款,利率还比市场平均水平低!”该养猪场财务总监的感慨,道出了企业的惊喜与认可。这笔“雪中送炭”的资金,让企业顺利引进了智能化饲喂系统和环保处理设备,养殖效率大幅提升,产能较之前增长30%以上,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步伐显著加快。
此次合作,是江苏银行上海静安支行践行“金融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江苏银行上海静安支行将持续深化涉农金融创新,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痛点与需求,提供更精准的“融资+融智”服务,让金融活水更高效地流向田野乡间,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征程中,彰显地方金融机构的责任与担当。(消息来源:江苏银行上海分行)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