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全国质量强链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在武汉举办。会议宣布启动跨区域质量强链联动项目,涉及协作机器人、商业航天、脑机接口、新能源乘用车等21个重点产业链项目。
“目前,部分行业已步入存量竞争阶段,低价低质的恶性竞争现象开始抬头。这种‘内卷式’竞争,挤压了优质企业的生存空间,遏制了产业的创新与升级进程,阻碍了国内大市场的顺畅循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就要实施质量强链项目,以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竞争主动。
湖北确定为新能源乘用车产业链“质量强链”联动项目牵头省份。根据《新能源乘用车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方案》,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将统筹新能源乘用车产业链质量技术攻关、质量管理提升、质量品牌塑强等建设,推动上下游企业产业共建、价值共创、利益共享,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差异化发展,突破“内卷式”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到2027年底,三省新能源乘用车产业质量竞争力将迈上新台阶,跨区域产业质量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标杆企业和产业集群,建成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新能源乘用车产业质量高地和协同创新样板。
推进质量技术协同攻关。引导东风汽车、长沙比亚迪、江铃新能源、九峰山实验室等围绕智能座舱人机交互安全性、动力电池安全与寿命、先进功率器件可靠性等关键质量技术开展跨区域结对攻关。支持岚图汽车、中车时代电动、江铃新能源、广汽埃安长沙分公司等企业制定整车及自动驾驶系统、车规级芯片、动力电池等关键部件研发管理规范,联合倡议设置科学合理的研发周期与流程,抵制当前行业内卷式竞争导致研发周期无序压缩现象,推动形成兼顾创新质量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发生态。
构建跨区域品牌协同培育。推动新能源乘用车产品质量分级,聚焦整车制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车用芯片等细分领域,增加优质产品供给,培育一批汽车产品入选“湖北精品”“湖南名品”。联合培育产业质量标杆,开展“中国质量奖”“长江质量奖”“省长质量奖”等各梯次质量奖培育,鼓励企业以塑造高端新能源乘用车品牌为目标实施质量品牌战略,深化品牌设计、市场推广、品牌维护等能力建设。引导企业摒弃内卷化竞争思维,严堵质量风险漏洞,以质量提升筑牢区域品牌建设根基。
推动品牌联合出海拓展国际市场。支持东风汽车等链主企业参与制定新能源乘用车国际标准。鼓励龙头企业组建品牌联合出海联盟,抱团参与国际知名车展、行业峰会,打造统一国际品牌形象。推动襄阳达安检测中心等本土机构与国际认证组织建立互认通道,实现新能源乘用车产品“一次检测、全球通行”,降低品牌出海国际认证成本、缩短市场准入周期。
近年来,湖北创新构建“链长+链主+链创”协同联动机制,着力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质量提升共同体,在全国率先构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体系。五年来,湖北省市场监管局累计实施155个省级质量提升项目,服务企业6.52万家,解决各类质量问题3.96万个,助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降本增收400亿元。
此次湖北省还参与富硒产业链区域质量强链联动工作,力争到2027年底,实现江西、湖北、陕西三省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富硒标准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富硒产业区域公用品牌,建成“标准统一、质量互认、品牌联动、市场共享”的区域联动质量提升格局,成为全国富硒产业质量协同发展典范。
(支点财经记者 郑玮 / 通讯员 郭姗姗)
编辑丨胡馨月
编审丨刘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