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登月计划步入倒计时,各项关键设备逐一亮相,2030年目标愈发清晰。
自嫦娥一号于2007年开启中国探月之旅以来,月球探索已成为中国航天的重要篇章。从最初的绕月拍摄,到后来的落月探测、月壤采集,每一步都坚实有力,为后续载人登月奠定了坚实基础。
嫦娥系列探测器的成功,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的技术实力,更为载人登月积累了宝贵经验。嫦娥一号的高精度地形图、嫦娥二号的小行星探测验证、嫦娥三号的软着陆与巡视、嫦娥四号的月背登陆、嫦娥五号的月壤采集,每一步都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的不断突破。
如今,梦舟载人飞船、揽月登月舱、望宇登月服等关键设备已纷纷亮相。梦舟飞船,作为载人登月的核心工具,其结构复杂,具备深空对接能力,已完成多次试飞与地面热试,验证了其耐高温、结构稳定及逃逸系统性能。揽月登月舱则与梦舟一同发射,绕月分离后执行登月任务。望宇登月服,材料轻便、耐压,能够满足宇航员在月球上的各种动作需求。
月球车探索系列也已更新换代,实现载人驾驶,配备扶手、座椅及导航模块,在新疆阿勒泰山区完成了越障测试,表现出色。长征十号火箭,作为登月任务的主力运载工具,其推力大、稳定性强,已完成动力系统全程点火试验,火箭总段正在与梦舟、揽月等设备匹配。
中国载人登月计划的时间表已明确,每一步都紧密相连,不容有失。2026年,嫦娥七号将率先出发,寻找月球南极的水冰资源,测试月面通信链路及短期驻留能力。2028年,嫦娥八号将承担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前期建设任务,带上3D打印模块,测试月壤就地制造结构的可能性。在此期间,梦舟Y版飞船将在近地轨道进行多次飞行测试,确保各项系统稳定可靠。
与此同时,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却遭遇重重困难,由于技术、预算及合作模式等问题,载人登月时间一再推迟。相比之下,中国的探月计划显得更为稳健,全部系统统一研发,内部技术闭环,执行效率高。中国的探月之旅,虽然低调,但进度稳健,每一步都朝着2030年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