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多数社区商业还在靠“便利店+餐饮”拼凑业态时,郑州管城区的梧桐里却凭借一套“精准匹配”模式脱颖而出。它没有盲目跟风网红店,也不堆砌低效业态,而是真正扎根社区需求,打造出差异化商业样本。这背后的运营逻辑,值得行业深思。
精准调研:招商不是“拍脑袋”,而是真正读懂居民
传统社区商业招商常陷入两个误区,要么跟风引入网红品牌赚快钱,要么机械填充“标配”业态导致同质化。梧桐里的突破,始于一场长达3个月的深度调研——团队走访周边3公里社区,不仅发现居民对高品质生鲜、青年社交空间的需求缺口,更捕捉到大家对“品质生活”和“社区归属感”的隐性期待。
调研结果直接决定了招商方向,将百余候选品牌按“生活刚需”“品质升级”“社交体验”分类筛选。最终落地的鲜风生活填补高端超市空白,眷茶用本土化产品拉近情感,刘洋和烤肉打造互动社交场景等,无一不是精准匹配居民真实需求。
品牌组合:头部引流+本土情怀+特色体验
梧桐里的品牌矩阵并非随意拼凑,而是精心设计的“生态组合”。头部品牌如鲜风生活不只为“撑场面”,而是提升区域商业档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品质消费;本土品牌如眷茶甄选店巧妙融入地方文化,用熟悉的味道增强社区认同感;特色品牌如刘洋和烤肉通过差异化体验,解决传统社区商业“乏味无趣”的痛点。这种分层布局,既保证了客流稳定性,又让商业体成为居民生活方式的延伸。
场景营销下,梧桐里把商场变成“社区客厅”
梧桐里的创新,在于跳出了单纯“做生意”的思维,转向“场景营造”,让业态组合服务于生活场景的完整性。比如周末家庭聚餐、年轻人社交、日常采购等需求都能一站式满足。最终,商业空间不再是冷冰冰的消费场所,而是居民愿意停留、互动的“社区第二客厅”。
结语:
在城市更新与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梧桐里证明社区商业的成功关键,不是盲目追求“高大上”或“大而全”,而是精准洞察需求,让商业真正融入社区肌理。这种“以人为核心”的模式,或许正是未来破局同质化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