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司高妍 实习生 苏慧珍】 8月19日,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2025年7月份河南全省经济运行情况。7月份,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5.27亿元、同比增长4.8%。
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河南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兴服务业培育壮大,服务消费持续升温。其中,“谷子经济”等情绪消费持续升温,随着“谷子经济”的崛起以及LABUBU现象级的爆火,全省各地抢抓机遇,其中郑州大上海城已经成为以“谷子经济”为核心的泛二次元商场,“谷子店”数量已聚集50多家,单日人流量破5万。
谷子即英语单词“goods(商品)”的谐音,在二次元中,一般将周边商品称作“谷子”。这类产品通过IP形象授权和实体化设计,成为连接虚拟内容与实物消费的重要载体,是二次元文化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围绕流行文化内容IP形成的经济形态称为“谷子经济”。
近两年,“谷子经济”热度居高不下,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1201亿元,2024年增至1689亿元。随着泛二次元生态及周边衍生市场的发展,预计2029年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3089亿元。大河财立方此前推出的《解码千亿“谷子经济”!大河财立方全国4城探访》等多篇系列报道,深度解码“谷子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
这股热潮也席卷了郑州市场。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郑州市场大概有100家以上的谷子店。其中,大上海城作为郑州“谷子经济”率先集中的商业中心,因2023年聚焦二次元主题,重获年轻人青睐。
“郑州大上海城聚集50余家谷子店,单日人流量破5万,直接印证了二次元消费的强大吸引力。”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宋向清看来,郑州大上海城转型成功与河南省“谷子经济”的增长,是政策引导、文化消费升级、商业创新与IP运营协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河南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的敏锐洞察力,更揭示了消费市场从物质需求向情绪价值跃迁的深层逻辑。
不过,“谷子经济”作为新生事物,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比如产品同质化竞争、IP生命周期不稳定等。针对这些问题,宋向清建议:河南一方面要趁着“谷子经济”的发展热潮,深度挖掘本土IP文化资源,将其与“谷子经济”进行有机融合与创新转化,以此为突破口推动河南文化深度出圈;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版权保护机制,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给“谷子经济”产业中的IP创作者和运营者营造一个良好市场环境,让“谷子经济”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此外,还要加强市场引导,倡导理性消费观念,避免消费者盲目跟风,造成不必要的消费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