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媒体发布的鲁兹贝·瓦迪的照片。
伊朗的反间谍行动持续升级。
作者:黄培昭 王喆宁
当地时间8月6日,黎明时分的伊朗德黑兰监狱,鲁兹贝·瓦迪在绞刑架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瓦迪在伊朗核科技研究所工作,是一名核工程师。伊朗当局指控其向以色列泄露了伊朗的核机密,导致伊朗核科学家在今年6月以色列发动的代号为“雄狮力量”的军事行动中被精准定位并清除。
谍影重重的德黑兰,正在上演一场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暗战……
通过摩萨德的忠诚度测试
瓦迪是伊朗核计划中的重要一员。他在伊朗国内完成了所有学业:2008年毕业于伊朗赞詹大学,主修机械工程;后进入伊朗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攻读核工程;2016年,在伊朗阿米尔卡比尔技术大学获得核工程博士学位。
·瓦迪在谷歌学术网站上的个人主页截图。
瓦迪曾于2011年同伊朗著名核科学家阿卜杜勒·哈米德·米努谢赫尔以及艾哈迈德·佐尔法加里共同发表科研论文。这两名核科学家均在今年6月以色列发动的暗杀行动中丧生。
根据伊朗司法部门下属新闻机构米赞通讯社报道,瓦迪是在2023年通过一条网络私信与以色列情报与特情局(即摩萨德)建立联系,由此开始其间谍生涯的。
2023年的一天,一个化名为凯文的摩萨德特工给瓦迪发了一条私信,瓦迪回复了凯文,双方就这样认识了。
报道称,瓦迪和凯文在网络上搭建了一套完整的加密通信体系,以便双方神不知鬼不觉地传递消息。在具体操作上,瓦迪按照指示,购置了一部手机、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两个闪存驱动器,摩萨德技术人员随后通过这些设备对其进行培训,指导安装特殊的通信系统——这套系统能绕过伊朗国家防火墙,并且信号稳定。
瓦迪的数字钱包,每个月都会收到一笔由摩萨德汇进的固定报酬。瓦迪后来在口供中提到,他最初向凯文建议,每周给他发送一份汇总信息,摩萨德分期付款。但摩萨德官员认为,瓦迪必须一次性将所有信息发给凯文,这样他们才能审核评估。于是双方达成了每个月支付一次报酬的约定。
·以色列摩萨德局长戴维·巴尔内亚。
此外,摩萨德方面还向瓦迪承诺,在他完成长期合作任务后,会给他以及他的家人提供用于移民“友好国家”的护照。
2024年1月,瓦迪与摩萨德特工在奥地利维也纳碰面。瓦迪以去维也纳参加技术研讨会为由,在5天里辗转了7个安全屋——摩萨德为他设置的会面场所。每次进入安全屋前,瓦迪都需要经过裸体安检,然后换上会面专用的衣服。在安全屋里,摩萨德特工使用便携式脑电波仪对瓦迪进行测谎,检测其忠诚度。
通过摩萨德的忠诚度测试后,瓦迪正式开启了间谍行动。他回到德黑兰,很快展现出了情报价值。2025年6月,在一条加密信息中,瓦迪泄露了伊朗核科学家佐尔法加里的行程,导致后者在以色列6月发动的军事行动中丧生。不仅如此,瓦迪还向摩萨德特工传递了伊朗两大铀浓缩设施“纳坦兹”与“福尔多”的所有情报。
即使瓦迪行事谨慎隐秘,伊朗方面还是发现了蛛丝马迹。在后来的一次出国旅行中,瓦迪又一次与摩萨德特工会面。返回德黑兰后,他被伊朗安全机构盯上了。最终,瓦迪被捕,被伊朗最高法院判处死刑。
亡羊补牢?
今年6月以色列对伊朗发动军事行动后,伊朗在12天内抓捕了超过700名涉嫌为摩萨德效力的人员。此后,伊朗的反间谍行动持续升级。
“此前,伊朗严重低估了以色列的军事冒险性与情报渗透能力,因此对其关键军事设施和军事人员的保护力度太薄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副所长秦天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在当前这场反间谍行动中,伊朗称绝不会宽恕任何间谍行为:6月25日,伊朗对3名参与走私暗杀设备导致政治人物遇害的间谍实施绞刑;8月9日,伊朗官方宣布逮捕20名摩萨德特工……
·一名被伊朗安全部门逮捕的间谍嫌疑人。
秦天认为,伊朗当前开展的大规模抓捕间谍行动本质上属于事后弥补措施,“虽具有亡羊补牢的意义,却难以挽回其在这次冲突中的实际损失”。
秦天分析称,从伊朗2018年核档案失窃、2020年顶尖核科学家遇刺,到纳坦兹核设施连续遇袭,直至近期以色列对其发动的军事行动,暴露出伊朗3个层面的体系性漏洞:核心机密持续泄露、要害场所安防失效、边境管控严重失守。这些漏洞横跨情报、边防、安检等部门,非抓捕个别间谍所能修补。
伊朗肃清以色列间谍网络无疑将是一场持久战。秦天认为,以色列的渗透模式呈现出“人技协同”的特征,既在关键部门安插人力眼线,更依托其技术优势实施多层次穿透。这种复合型渗透模式进一步增加了伊朗的防御难度,伊朗必须采取体系化的应对策略。
监制:张 勉 张 培
编审:毛予菲 尹 洁
编辑:徐力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