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技术,已成为重塑全球产业格局、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刚刚闭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再次证明,人工智能正以颠覆性速度融入千行百业、改变整个世界。近年来,西安积极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截至2024年6月底,西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500家,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500亿元。作为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西安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领域积累了深厚经验,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场景。此外,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国家超算西安中心、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平台构筑起强大算力底座。然而,西安仍面临核心产业规模偏小、领军企业缺乏、部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不足、高端复合型人才紧缺等瓶颈,“人工智能+”赋能深度不足的问题需要系统性破解。
着力扩大产业规模,夯实人工智能发展根基
扩大产业规模是西安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先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引育并举精准发力。一方面,强化主体引育,壮大集群规模。定向招引全球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在西安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及功能性机构,同时大力培育本土人工智能企业,支持掌握核心算法、芯片、大模型等关键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模式创新做大做强,制定“一企一策”专项扶持政策,加速其成长为国际领军企业。另一方面,聚焦强链补链延链,推动算法、算力、数据等核心要素集聚,集中突破智能传感器、高端AI芯片等关键零部件和产品的本地化配套,构建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提升产业规模实力。搭建涵盖算力共享、数据开放、测试认证的公共服务平台,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建立覆盖从种子期到成熟期的全周期投融资体系,完善专项扶持政策,优化产业协同生态,为产业规模跃升提供坚实支撑。
聚焦核心技术突破,把握产业发展主动权
核心技术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西安应充分发挥科教资源集聚优势,聚焦核心技术突破,牢牢把握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主动权。要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支持高校院所及重点实验室加大在机器学习理论、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类脑智能、生成式AI等前沿领域的投入,力争在原创性算法、颠覆性模型等方面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针对人工智能芯片、高端传感器、工业软件、核心算法框架等“卡脖子”技术难题,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各方资源,设立重大科技专项,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集中攻坚,打破外部技术垄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改革,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和联合实验室、中试基地、成果转化中心,推动科研设备和数据资源向企业开放共享,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兼职创业,加速“书架上的成果”向“货架上的产品”和“生产线的效益”转化,持续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
深化融合应用赋能,打造场景示范高地
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重点领域应用场景,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西安需立足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大力推广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测、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全流程的创新应用,加速建设一批具备行业引领性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标杆,推动“西安制造”向“西安智造”“西安精造”跃升。大力开放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文旅、智慧金融等关键场景,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的试点示范和规模化应用,显著提升公共服务与城市治理效能。同时,强化平台载体支撑,依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高水平规划建设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重点围绕光子芯片、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方向,精准集聚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高端人才与创新项目,着力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和西安辨识度的特色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构建“AI+”产业融合新生态,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创新应用范式。
强化人才引育用留,构筑智力支撑新优势
人才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核心竞争力,西安必须将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构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全链条人才生态体系。靶向引进顶尖人才,深入实施顶尖人才引育计划,引进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一流科学家、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和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在人才培养方面,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支持高校增设人工智能交叉学科,鼓励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和实习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培养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提升人才数字素养与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同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保障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建立“周末工程师”“候鸟式专家”等灵活用才机制,确保各类人工智能人才在西安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最终形成“领军人才攻关前沿、工程人才对接产业、技能人才支撑应用”的格局,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优化创新发展环境,营造一流生态体系
良好的创新环境是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西安需统筹政策、资本、数据、安全等要素,营造一流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协同,对标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制定完善西安人工智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专项扶持政策,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AI领域投资。同时,完善基础设施与要素保障,主动融入“东数西算”国家战略,积极融入数字中国建设大局,高标准建设和升级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一批绿色低碳数据中心,提升算力供给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此外,要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开放合作,简化企业注册、审批流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进一步吸引技术、资本、项目向西安集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与共建国家在AI领域的技术交流、人才培养和产业合作。健全伦理规范与安全治理,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伦理风险和安全挑战,加强AI算法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监管,提升AI系统的可解释性、公平性和可靠性,引导企业树立负责任的AI发展理念,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系西安报业传媒集团特聘专家,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下一篇:韩国法院再次缺席审判前总统尹锡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