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真想“重返阿富汗”吗?
“俄罗斯走在了所有人前面。”阿富汗临时政府外交部长穆塔基称,他们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
2025年7月3日,俄罗斯大使德米特里·日尔诺夫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向穆塔基递交国书,俄罗斯成为第一个正式承认阿富汗临时政府为阿富汗合法政权的国家。
2021年8月15日,阿富汗塔利班(以下简称“阿塔”)武装进入喀布尔,原阿富汗政府总统加尼出逃,阿塔自2001年后再次掌权,至今已历四年。
加尼出逃前,原阿富汗政府在全球设有71个使领馆。如今,临时政府发言人穆贾希德称,新政府已经恢复了与40个国家的使领馆接触。
进入2025年,阿富汗临时政府的“国际承认进程”步入快车道。就在俄罗斯正式承认阿富汗临时政府后,德国政府于7月21日许可两名阿富汗临时政府外交官到阿富汗驻德使团履职,开了欧盟国家先河。而美国新一届政府和阿塔的“互动”,从特朗普又一次总统就职典礼的当天就已经开始。
多位参与阿富汗国际谈判进程的消息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阿富汗临时政府未必能迅速获得广泛国际承认,但随着地缘政治竞争重回阿富汗,俄罗斯的行动将刺激各主要国家和阿富汗周边国家进一步增加同阿塔的接触。
6月15日,阿富汗坎大哈省首府坎大哈市与巴基斯坦接壤的斯平布尔达克口岸,许多阿富汗难民于此入境归国。图/新华
美俄的“同步”选择
2025年3月,特朗普政府突然取消了对阿塔军事领导人、临时政府内政部长西拉杰丁·哈卡尼等三名阿塔成员高达1000万美元的悬赏通缉。紧接着,俄罗斯最高法院于4月将阿塔从“恐怖组织”名单中移除。
自2014年以来,哈卡尼一直因被控涉嫌导致美国公民死亡的袭击事件而被美国通缉。而俄罗斯在过去20多年一直将阿塔列为“恐怖组织”。
美俄几乎同步改变对阿塔的长期政策,各有原因。近年来,俄罗斯深受与阿富汗相关联的恐怖组织的安全威胁。2024年3月,“伊斯兰国呼罗珊省分支”(ISIS-K)在莫斯科近郊音乐厅制造恐怖袭击,造成149人遇难。同年7月,俄罗斯总统普京首次提出,阿塔是“打击恐怖主义的盟友”。
“俄罗斯关注的是‘溢出效应’,不能让阿富汗的恐怖主义活动影响到俄罗斯。”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原总干事安德烈·科尔图诺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此番正式承认阿富汗临时政府时,俄罗斯外交部也强调,莫斯科将帮助阿富汗加强地区安全,打击恐怖组织。
美国的政策变化则和特朗普有关。在首个总统任期内,特朗普就绕开当时还是美国盟友的原阿富汗政府,单独与阿塔就美军撤出阿富汗进行谈判。2024年总统选举期间,特朗普一再抨击民主党总统拜登2021年仓促从阿富汗撤军,宣称自己会将事情做得更加有序。
2025年1月20日,就在特朗普的总统就职典礼当晚,在阿富汗被扣押多年的美国公民瑞安·科贝特和威廉·麦肯蒂获释飞回美国。这应验了特朗普的竞选承诺,被共和党人高调宣称为特朗普执政后立刻就取得的外交胜利。
然而,科贝特和麦肯蒂获释,其实是拜登政府和阿塔在卡塔尔秘密谈判的主要直接成果。2024年1月,时任阿富汗临时政府外交部副部长斯坦尼克扎伊曾对《中国新闻周刊》透露,其团队正在卡塔尔和美国谈判,“美国政府已经任命了驻阿富汗临时代办和外交官,但他们不在喀布尔,而是在卡塔尔。我们一直保持联系”。
但最终,两位美国公民获释却成为阿富汗临时政府和特朗普政府接触的开始。今年3月,阿塔又进一步释放了被关押两年多的美国公民乔治·格莱兹曼。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表示,格莱兹曼获释代表着“积极和建设性的一步”。
美联社援引知情官员的消息称,与此前和拜登政府的谈判不同,这一次,阿塔没有要求交换被美国扣押的塔利班囚犯。但其实,这背后有更大的交易。除了哈卡尼等人被美国撤销通缉外,据《外交事务》披露,就在格莱兹曼获释的当天,特朗普的总统人质事务特使博勒和美国驻阿富汗前大使哈利勒扎德对喀布尔进行了秘密访问。这是2021年以来美国官员首次访问阿富汗。
“特朗普政府和塔利班接触的首要目标是释放被扣押的美国人。”原阿富汗政府内政部长、阿富汗国际谈判进程的参与者穆罕默德·奥马尔·达乌扎伊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阿塔的目的则不同。“据我所知,在多哈谈判进程中,塔利班曾非正式地告知美国官员:美军撤离阿富汗后,塔利班会宣布‘占领结束’,然后保持这种状态几年时间;再然后,双方可以重新谈判,让美国‘像在许多中东国家一样’重返阿富汗,包括再次获得军事基地。”达乌扎伊称。
有分析认为,特朗普对于“真正重返阿富汗”兴趣寥寥,但考虑到俄罗斯正在地缘政治空白中增进和阿塔的关系,特朗普政府下一步的重点可能是要求阿富汗临时政府向美国企业开放稀有矿产资源,并进一步打击涉美恐怖组织等。
8月2日,美国阿富汗重建特别监察长办公室(SIGAR)发布最新报告称,阿富汗仍然是主要恐怖组织的避风港,而阿塔并未充分履行打击恐怖主义的承诺。达乌扎伊指出,如果阿塔不能满足美方要求,特朗普也可能重新升级对阿富汗的制裁。
“这一次,局势非常不同”
卷入阿富汗“外交竞技场”的,远不止美国和俄罗斯。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发布的最新报告称,阿富汗临时政府官员在国外的活动增多,前往阿富汗的外国外交人员数量增多,已是一种“新常态”。
报告称,截至2025年7月,阿富汗临时政府控制的驻外外交机构为23个,比2024年7月时翻了一倍。另据阿富汗临时政府官方网站的信息,截至2025年8月初,政府实际管理的驻外使领馆已达29个,驻在地包括周边国家、世界主要国家和不少西方国家。
2021年阿富汗政权更迭之初,不少国家曾提出,应当用“国际承认”交换阿塔履行组建包含各少数族群在内的包容性政府、保护女性权利等承诺。四年过去,包容性进程并无进展,临时政府对女性权利的限制不断升级。国际社会对此不断表示关切,同时却增加了同阿富汗临时政府的接触。
在欧洲,这和右翼政府的增多有关。今年5月就职的德国新总理默茨,誓言要将有犯罪记录的移民遣返回阿富汗。在允许阿富汗临时政府外交官到德国履职之前,内政部长多布林特就公开表示,新政府的想法是“直接与阿富汗达成(关于遣返的)协议”,“通过第三方进行谈判不可能成为永久解决方案”。
目前,挪威、荷兰、西班牙、捷克、保加利亚等欧洲国家的阿富汗使团也都与阿富汗临时政府保持往来。阿富汗临时政府官员多次在挪威同欧洲官员进行非正式会晤。包括德国在内,这些国家都宣称这些接触不是对阿富汗临时政府的承认。
在美国盟友中,日本是最早和阿富汗重启接触的国家。早在2022年10月,日本驻阿富汗使馆就恢复了活动。今年2月,阿富汗临时政府派出副部长级的6人代表团,以“受财团智库邀请”的名义访问日本,和日本政府官员举行了会晤。
有分析指出,日本长期在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布局援助项目,力图保持最广泛的影响力,自然要在阿富汗问题上“快人一步”,阿富汗临时政府则对日本政府的心理加以利用。就这次访问,日方称是为了帮助阿富汗临时政府官员们“拥有对未来国家建设更广阔的视野”,代表团成员、阿富汗临时政府经济部副部长纳扎里则说,这是“与世界进行有尊严的互动”。
试图扩张在阿富汗影响力的还有阿塔的“死敌”印度。1996年阿塔第一次掌权前,印度长期支持苏联控制下的阿富汗政府。阿塔第一次掌权期间,印度支持反塔利班的“北方联盟”。印度政府长期宣称,阿塔是巴基斯坦情报机构的“代理人”。
然而,阿塔第二次掌权后,临时政府和巴基斯坦在边境冲突、难民事务、反恐等诸多问题上产生矛盾,双方关系跌宕起伏。印度则迅速转变立场。2022年6月,印度重新开放驻阿富汗使馆。今年1月,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和阿富汗临时政府外交部长穆塔基在迪拜举行了历史性的首次会晤。
由于双边关系迅速升温,不少分析认为,印度很可能成为下一个正式承认阿富汗临时政府的国家。西方媒体称,阿富汗临时政府内政部副部长萨德尔已经在今年5月对印度进行了一次“低调访问”,阿富汗临时政府还将在新德里常驻一位大使级代表,但这些消息未得到官方证实。不过,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ICWA)的报告透露,阿富汗临时政府官员已经开始参加印度提供的虚拟培训课程。
“印度正在适应该地区的新现实。”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称。半岛电视台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印度此举是为了增加其宿敌巴基斯坦西部边境的安全压力。美国兰德公司则称,阿富汗可能成为印度向整个中亚地区扩展势力的桥头堡。
但整体上,阿富汗临时政府目前依然陷于严重的国际孤立中。多数国家只愿保持有限接触,避免正式承认;国际制裁并未解除,世界银行等机构无法重返阿富汗,导致其国内民生严重恶化。今年7月,国际刑事法院对阿塔最高领袖阿洪扎达等人发出涉嫌性别迫害的逮捕令,也使得不少国家在同阿富汗临时政府的接触上保持谨慎。
但是,相较于第一次掌权时,2025年阿塔在外交层面可谓“惊喜”连连。1996年到2001年,阿塔政权一共只得到三个国家承认,多数国家甚至没有进行直接接触。
“这一次,局势非常不同。”一位接近阿富汗国际谈判进程的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阿塔上次掌权时,在国内要面对多个军阀派系组成的“北方联盟”的军事威胁,喀布尔时刻都可能被潘杰希尔的战火波及。而如今,阿富汗临时政府官员会不断强调战争已经彻底结束,现在“没有强大的反对派”。
前述消息人士介绍,在此背景下,阿富汗临时政府还采取了另一项行动。虽然回避国际社会对包容性政府和女性权益问题的关切,但临时政府官员们会明确表达打击境内恐怖组织的决心,承诺不会允许阿富汗领土被用来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在打击毒品贩运、边境安全、控制移民等问题上,临时政府亦会做出明确承诺,并采取行动。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无法被推翻又愿意解决实际问题”的“阿塔新形象”被塑造了出来。“再叠加俄乌战争、中东危机等新的优先事项,西方国家正在放弃对塔利班的更多要求。”前述消息人士说,地区国家和西方国家相互担心阿富汗临时政府倒向对方,更促使各方都选择和阿塔保持更密切的接触。
不过,阿塔内部长期存在“温和派”和“强硬派”的路线分歧,“温和派”主张通过推进包容性进程、保护女性受教育和工作权利,换取阿富汗临时政府的国际地位正常化;“强硬派”则强调阿塔坚守的教义不能被违背。一位“强硬派”官员曾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国际社会承不承认我们,不重要。”
如今,“强硬派”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一些“温和派”高级官员则传出在阿富汗临时政府内“失势”的消息。其中,阿富汗临时政府外交部原副部长、“温和派”代表人物斯坦尼克扎伊离开阿富汗,并公开发声批评阿洪扎达。
但与此同时,阿富汗临时政府的对外接触依然依赖于“温和派”的专业官员。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临时政府外交部长穆塔基出访超过25次。一些留用的原阿富汗政府官员,同样活跃于对外活动中。达乌扎伊建议,国际社会应当给予这些“温和派”官员更多实际支持,从而促进阿塔内部的观念转变。
记者:曹然
编辑:徐方清
运营编辑:马晓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