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赛事——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日前在北京国家速滑馆正式开赛。
本次运动会设26个赛项,除体育场景外,还有工厂、医院、酒店等场景,吸引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80支队伍、500余台人形机器人参与角逐。
比赛有哪些看点?机器人选手表现如何?这样的赛事会对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硬核!人形机器人“健将”燃动全场
在竞技赛中,机器人挑战的是人类传统体育项目,有100米、400米、1500米田径赛,跳高、跳远、足球等。
1500米决赛,6分34秒夺冠!
机器人1500米田径赛的比赛方式主要为遥控和非遥控方式,遥控计时按1∶1计算时长,现场42个参赛机器人分为11组参赛。
如果参赛队用非遥控机器人完全自主跑下来,最终成绩会在实际用时基础上减少20%。具体用什么方式来参赛,主要看参赛队伍的技术能力和参赛策略。
本次比赛首创串道罚时规则,机器人需要在规定的跑道跑步,不可串道。
1500米田径赛比赛过程中,有的机器人大步快跑,旁边的操作员差点赶不上;有的机器人悠闲地迈着小碎步;还有的机器人拐着弯前进。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来自北京灵翌科技的机器人以6分34秒的成绩取得冠军。
灵翌科技是宇树科技在北京的子公司,这次出战的选手是人形机器人H1,就是今年总台春晚同款表演机型。
所有参与跑步比赛的机器人中,“具身天工Ultra”是全场唯一采用全自主导航系统,全程无需人工遥控器操作的选手。
赛场上,“具身天工Ultra”能自主识别赛道分道线,全程稳定保持在规定赛道内,身旁的人类操作手主打一个陪伴。
世界首次!机器人5V5足球赛打响
比赛首日,世界上首次机器人5V5的足球赛在“冰丝带”打响。1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在无人工干预下同场对抗。
此前的机器人足球赛都是3V3比赛,这场比赛标志着人形机器人群体智能与协同决策技术的重大突破。
除此之外,本次运动会还包括人形机器人的群体舞蹈、单机舞蹈、武术和自由体操等表演赛项目。这类项目重点考查的是机器人对于一些特殊难度动作的完成程度及完成动作时与音乐的配合度。
由北京舞蹈学院带来的人机共舞作品《秦俑魂》,9台机器人和1名舞蹈演员的群舞让人眼前一亮,最终综合评分位列第一。
本届运动会还设置了观赏性和娱乐性更强的外围赛事。在篮球赛、乒乓球赛、自由搏击等对抗性、互动性较高的项目,观众能近距离打卡新科技,感受科技带来的乐趣。
精准!人形机器人上演“工厂大挑战”
本次运动会特别设置场景赛,聚焦在工厂、酒店、医院、仓储等场景下的实际应用操作,例如医院场景中的药品分拣和拆药分装,酒店场景中的迎宾服务和清洁服务,仓储场景中的物料搬运和整理等。
物料整理考验操作高效
在物料整理项目,来自广东的机器人选手将汽车零部件从1号物料箱整理到2号物料箱,会有识别、抓取、决策、投放的过程。
长杆长度12厘米、直径8毫米,机器人要把长杆准确抓取并放入直径只有10毫米的孔洞内,误差只在2毫米之内。
物料搬运考验抓取与投放
在物料搬运场景,机器人需要将右侧两个物料箱放进左侧指定的货架内。
这个项目有两个难点,一个是物料箱两侧的把手位置宽度只有2厘米,机器人要准确控制误差实现抓取。此外完成抓取之后,要将物料箱精准放进指定货架。
非运动项目为何要列入运动会比赛中?
据总台记者了解,工业、酒店、医药、生产等场景在人类看来可能是生产生活,但对于现阶段的机器人而言就是精细运动。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不能设限,把场景赛容纳进来,可以展现机器人的提升空间,也是对机器人的检验。
打样!这是检验创新成果的综合平台
比赛首日,记者观察发现,无论是参赛队伍,还是现场观众,大家都持积极宽容的态度。
虽然近些年机器人技术发展取得很大进步,但离我们的理想状况还有不小差距。通过各种挑战及真实场景的测试,推动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突破,今天的跌倒是为了明天能够更好奔跑、更快更好走进人类的生活。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如何影响产业发展?
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兴兴表示,行业需要标杆,一方面参赛队伍、参赛单位有了标杆后,可以你追我赶,形成良性竞争;另外一方面中国在办赛方面也是在给世界打样。人工智能是新兴赛道,跟着走和领着走大不相同。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处副处长梁洪郡表示,从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到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等多种综合竞技运动会,是一个检验成果和创新成就的综合平台——
这是交流的平台。现在可能机器人运动会交流的还是制造者和编程人员,“以后的运动会可能是机器人之间的交流,它们可能会问今天你用的是几号润滑油,你的螺丝是用的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