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证姐”原本以匿名的“平头哥”身份行事,然而却被警方公示涉嫌泄露信息。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平头哥”随后发声,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与不满。他强调自己的行为并未违法,却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这不仅让他个人的权益受到了侵害,也引发了对警方执法程序和信息保护的质疑。事件的发展凸显出在信息时代,如何平衡公众监督与个人隐私保护的难题,需要相关部门认真反思和妥善处理。
8月6日,广西防城港奔驰“亮证姐”侯某某被行拘5日,警方公开文书对其姓名隐私保护,但却引用了事件另一当事人“平头哥”李先生的全名,引关注。
接近涉事另一方李先生的人士告诉记者,他本人有点蒙,因为官方公布的这份行政处罚决定书上,侯某某的名字、证件号、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做了打码处理,李先生的姓名和车牌号却被公示出来,侯某某的车牌号也被直接露出。
8月6日上午,记者查询前述行政处罚决定书发现,“处罚决定书”原文件确实直接写明了涉事双方的车牌号,同时,还公布了发帖网友李先生的真实姓名,经媒体转载报道后再次引发关注。直到12时37分左右,更改过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才将两人的车牌号以及李先生的真实姓名隐去。
更改过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发稿,在“广西公安执法公开”公众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记者查询到关于“亮证姐”的处罚决定,侯某某的名字被隐去,而李XX的全名仍然可见。
“广西公安执法公开”公众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上李XX为全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依法予以保密。
8月6日,记者联系到事件当事人“平头哥”,对方表示,“如转发相关内容,请给个人信息打码,感谢!”
记者就此事联系到防城港市公安局,工作人员说,此事建议以公告为主,随即挂断电话。记者再次拨通电话,工作人员说,具体事宜建议联系公安防城分局。之后记者联系公安防城分局,电话无人接听。
————————————
来 源:华商网、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