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岁的妇产科主任竟坠楼身亡,令人震惊。其曾经历的一次手术引发广泛质疑,那就是为何要切除产妇子宫。这一疑问如同悬在心头的谜团,让人们对手术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产生诸多猜测。产妇及家属在得知子宫被切除后,内心的痛苦与不解可想而知。妇产科主任的离世,让这起手术事件更加扑朔迷离,也引发了社会对医疗决策、医患沟通等方面的深刻反思。究竟是医疗技术的无奈,还是存在其他隐情,这一切都等待着更深入的调查和解读。
今天(5日)中午1点13分,河南周口市卫健委发布通报,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女医生邵某某坠楼身亡。
据媒体报道,坠楼的医生叫邵晓蓓,是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8月4日晚,邵医生的丈夫张先生(化名)向媒体透露,妻子生前遭遇了7个多月的网暴。
“三个账号连续7个多月的网暴,让她陷入极度无助、求告无门的感觉。”张先生说,网暴缘于三起医疗纠纷。
其中一起,是一名产妇因羊水栓塞(产科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需切除子宫保命,家属签署同意书后,产妇顺利诞下一名女婴。“事后,家属称其为娶媳妇花费50多万,如今生下女孩,产妇子宫又被切除,觉得家里绝后了,便要求医院和医生赔偿100万。”
8月5日中午,都市现场记者联系上了邵晓蓓主任曾经接诊过的一名产妇姚女士。她告诉记者,2025年5月18日,邵晓蓓曾为一名22岁的产妇实施手术,由于过程中该产妇突发羊水栓塞,在征得家属同意后,邵晓蓓在保证母婴平安的情况下,决定切除子宫,最终手术获得成功。此后,产妇家属质疑邵晓蓓是误诊,不是羊水栓塞。
其中一名患者的抖音账号(来自网友此前截图)
在妇产科领域,什么是羊水栓塞?它到底有多凶险?何种情况下需要切除子宫?
据妇产科医生介绍: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衰竭或猝死的严重分娩并发症。
羊水栓塞一种罕见且极其严重的产科并发症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难以预测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七,致死率却高达86%,被称为产科的“灾难性事件”。
据福建卫生报报道,今年5月15日,福建厦门28岁孕妇遭遇大出血,出现羊水栓塞,一纸病危通知书递到其丈夫眼前,得知羊水栓塞救治可能要切除子宫,她的丈夫痛哭:“子宫保不保得住不要紧,一切以救命优先!”,医生立即启动预案,最终在全院多科室的紧密配合下,孕妇终于止住大出血。
幸运的是,妇产科主刀团队未放弃希望,实施子宫加压缝合时使出“绣花功夫”,最终奇迹般保住子宫为这位母亲保留了生育希望。
今年7月,在西安市人民医院,34岁的二胎孕妈王女士(化名)在分娩过程中突发羊水栓塞。千钧一发之际,该50余名医护人员历经10小时奋战,为其输血2万毫升,终于从死神手中抢回了王女士,母女平安。
都市现场记者注意到,2011年《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曾刊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丁新 、范玲有关《严重产后出血产妇保留子宫的可能性》的医学论文,该文提到,产妇发生严重产后出血时,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把握好子宫切除的时机,尽可能保留子宫;不过在羊水栓塞诊断明确;剖宫产再孕合并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位于子宫前壁时,易发生胎盘植入,出血汹涌,宫腔填纱术及 B-Lynch子宫缝扎术也难以奏效;严重产后出血发生后,出现脏器功能衰竭、难以纠正的DIC等情况下,需尽早切除子宫。
该文最后总结道,严重产后出血发生时,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子宫。但当保守治疗无效时,果断地实施子宫切除术仍是挽救产妇生命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之一。
此前报道:河南周口六院57岁妇产科医生坠楼身亡,产妇回忆:内心特别惋惜,“怕影响医院,一直默默承受网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