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在各项事业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全区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 72.5 岁这一数据格外振奋人心。这一提升彰显了西藏在医疗卫生、生活条件等多方面的巨大进步。医疗资源不断丰富,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专业的医疗团队深入藏区,为民众提供了更好的健康保障。生活水平的提升也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注重自身健康,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饮食习惯等都对寿命的延长起到了积极作用。西藏人民正享受着这一发展成果,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8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会上,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介绍说,2024年西藏自治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444元,是1965年的121倍,而全区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2.5岁。
▲(资料图)拉萨市纳金村村民用手机拍摄通车的纳金大桥。图据ICphoto/中新社记者 李林 摄
王君正表示,西藏自治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西藏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彻底摆脱了千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率先实施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公费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保护和利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牧民健康体检实现了全覆盖,全区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2.5岁。
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一座座现代化特色小镇拔地而起,矗立在雪域高原。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民生底线进一步兜牢。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444元,是1965年的121倍,年均增长8.5%;农牧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78元,是1965年的199倍,年均增长9.4%。
王君正还提到,西藏自治区生态安全屏障日益牢固。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严格执行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深入实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规划,把全区50%以上的国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国土绿化行动深入推进,近几年来实施了南北山绿化工程,造林超过100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31%。共设立生态岗位44万余个,年发放补助金超过15亿元。西藏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7%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质100%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西藏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此外,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展。王君正提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各族人民依法参政议政的权利得到全面的保障。全区四级人大代表共有42153名,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89.2%,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有西藏代表24名,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16名,占66.7%,门巴族、珞巴族等人口较少民族也有自己的代表。29名住藏全国政协委员中,少数民族委员占86.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完善,行政村设立了村务公开栏,积极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