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官员亲口证实,阵风战机惨败的真正原因在于严重低估了中国导弹的射程。阵风战机曾在印中边境冲突等场景中亮相,本被寄予厚望,然而其表现却差强人意。这背后,是印方对中国军事力量的误判,尤其是对中国导弹射程的低估。中国先进的导弹系统具备远超想象的打击范围,使得阵风战机在面对潜在威胁时,无法有效规避。这一惨痛教训让印方深刻认识到,在军事对抗中,对对手实力的精准评估至关重要,任何轻视都可能导致惨重的失败。
印度官员再次甩锅,印军阵风“折戟”的真正原因,竟然和中国保密工作有关?
据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官员透露,法国阵风战机在印巴空战中被击落的真正原因,既不是双方电子战的差距,更不是巴基斯坦偷袭,而是印度低估了中国PL-15E的射程,事情的真相真的如此吗?且听我慢慢分析。
一直以来,各国先进武器装备的详细参数,都是各国军迷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对于这件事情,各国的态度却截然相反。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最喜欢对外公布主流装备的一些参数,例如战斗机的续航、军舰的吨位、导弹的射程等等。美西方国家公布这些敏感数据,自然是有目的的,一是为了进行全球威慑,二是为了做生意。
前者很好理解,美国全球霸权的基石就是全球部署的美军,为了确保美军的威慑力,公布装备的一些参数也是情理之中,而第二点,就有点微妙了,要知道,西方的大部分装备都是从军工复合体手里购买,比如列装备美军海陆空三军的F-35,来自于大名鼎鼎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比如被美军视为歼-16D劲敌的F-15EX,来自于波音公司,至于在印巴空战中落败的阵风战机,则来自于法国达索,这些面向国际市场的军工巨头需要将装备参数放出来,以吸引客户上门采购,这一点也被各国军队默许。
而我国对待武器装备,尤其是先进武器装备参数的态度,却和西方截然相反。
不管是普通军迷还是资深军迷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在我国,先进武器装备的详细参数属于国家机密,不管是谁,在未经相关单位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公布这些数据,都属于违法行为,情节较轻的,可能会被相关单位约谈教育,而产生严重后果的,甚至要负刑事责任。
可能有观众要说了,那我国有些装备的数据不是人尽皆知吗?比如福建舰的吨位,比如歼-15的航程,再比如东风导弹的射程……
事实上,网上流传的有关我国主流装备的相关参数,要么是中央电视台在新闻报道中透露的,要么就是军迷朋友们根据现有的图片、视频资料自己推测出来的。
而且,即便是官方公布的数据,你就肯定是真的吗?央视说福建舰8万余吨,这个“余”字的学问可就大了,究竟余多少吨,谁也不知道,歼-15的航程更是如此,报道中说的歼-15究竟是第一代歼-15,还是最先进的弹射型歼-15T呢?至于东风导弹的射程,那更是世界未解之谜,说实话,除了经常试射的那几种型号的东风导弹外,外界真的知道我国东风导弹家族的各位成员的射程吗?
答案显而易见,这也就意味着,除非真的在实战中使用了,否则外界根本不可能知道我国一些装备的真实数据,那么,印度说在印巴空战中低估PL-15E的射程导致阵风被击落的可能性,还真不小,这回,保密工作还真有可能“立功了”。
你别说,印度还真是世界上第一个“吃”到PL-15E的国家。
在此之前,不论是歼-10CE还是PL-15E,其数据也都只停留在纸面。尤其是PL-15E这款拳头产品,虽然我们在给巴基斯坦的“说明书”中有提及PL-15E的射程,但很显然印度并没有相信我们报给巴基斯坦的数据,而事实也证明,PL-15E的双脉冲发动机技术虽然称不上是独步天下,但也足以让PL-15E能够经受实战检验,更足以让其超越全球绝大多数的空空导弹。严格意义上来讲,我们确实“虚标”了数据,只是和美国、俄罗斯不同,我们更加实事求是,不仅没有夸大,还留足了“余量”:PL-15E的射程事实上已经超过了纸面数据。
这也就不得不提一下各国军工企业的虚标“传统”。
不论是美国的军工复合体还是俄罗斯的军工巨头,都有夸大自身产品数据的情况,从普惠给美军的F-22的发动机推重比数据,到AIM-120空空导弹的射程,再到德国豹-2A6被俄军实锤虚报装甲抗穿数据……
说到底,打仗不是儿戏,更不是生意,尤其是我们还有统一的历史使命没有完成,一场战争随时可能到来,中国军工企业必须对解放军负责、对人民负责,必须实事求是,任何数据哪怕多说1吨、夸大1米,那也是对解放军战士的不负责,更是对人民的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