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曾坦诚提及自身状况,他无奈地说道,如今骨头和肌肉已然融合,这种状况难以逆转。而更为棘手的是,神经方面的问题已无法通过常规方法治好。这无疑给这位学者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然而,他却以坚韧的意志和豁达的心态继续投身于学术研究之中,其精神令人钦佩。尽管身体状况不佳,但他的思想依然如明灯般照亮着学术的道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8月4日,澎湃新闻获悉,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美国去世,享年95岁。
此前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纪实访谈节目《十三邀》第八季中,许倬云谈及身体状况,他淡然说道:“我的瘫痪是一个问题,骨头和肌肉融合了,神经没法治好,脚也不能动了。”尽管日常生活几乎完全依赖于太太的照料,仅剩两根手指尚能活动,许倬云却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社会的贡献。
他坚持写作、直播,用年轻人的方式与大众对话,传授智慧与力量,他说:“我94岁了,但该做的事情不能耽搁。”多年以来,许倬云先生始终如一践行自己的承诺,努力留给这个世界一些东西,为当下的年轻人们安顿身心。
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艰难岁月,许倬云的内心充满了对祖国的深情厚意与无尽热爱,当被问及人生最大的遗憾时,他深沉地答道:“但悲不见九州同。”交谈之中,许倬云的思绪飘向了他心中的那片疼痛之地,他轻轻地说:“心里一直挂心的痛是大陆和台湾。”生于大陆、长于台湾的许倬云从未停止过对于两岸和平的关切。
作为一位历史学家和学者,许倬云始终关注着青年一代的成长与发展。他深知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不遗余力地通过直播、写作等方式与年轻人交流互动,为他们提供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