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有色新闻)
在“双碳”目标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期,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榆林新材料集团”)研发中心“孙院军+王建军”镁冶金低碳高效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团队,构建融合创新范式,打造颠覆性技术路径,成功入选陕西省秦创原2025年度“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将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优势与榆林新材料集团的实践经验深度融合,引领镁冶炼的绿色革命。
创新机制:双首席共育科技英才
“孙院军+王建军”研发团队创新建立“双首席”预研机制,企业工程师入驻高校实验室,高校科学家则深入企业研发中心,驱动协作效能跃升。团队通过严谨的数值模拟与实验对照优化还原器结构,精准排除3类不可行技术路线,原理性验证项目研发周期压缩约40%,显著降低试错成本。
其间,团队推行“项目导师制”,遴选8名工程师担任高校产业导师,精准提炼技术瓶颈问题转化为学位课题,实现博(硕)士论文选题与产业痛点深度衔接。打造工程实训平台,年均开展4期“新型合金制备——性能检测”技术链专项培训。依托“理论——实操——攻关”三维培养模型,累计锻造17名兼具技术理论与实战经验的“桥梁型”骨干,有效贯通从研发到生产的关键链条。
协同闭环:高频互动确保高效落地
“孙院军+王建军”研发团队依托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校企共计投入100万元购置先进设备,建立深度互通的科研资源共享平台,打通设备、数据双壁垒,全面夯实研发基础。
建立常态化技术交流与成果共享机制。每月召开工程师团队技术例会2次,研讨解决技术工艺偏差、装备异常等实际问题12项。每月召开校企联合技术推进会1次,根据实验数据和技术反馈动态调整研发参数9次,同步转化前沿理论成果6项。工程师对接产业需求前置研发过程,驻校开展实验数据采集38批次,全面保障研发方向的针对性和技术迭代的快速性,助推产业项目孵化目标加速实现。
平台赋能:共享共建加速成果转化
“孙院军+王建军”研发团队聚焦镁冶金关键技术持续攻坚,成功开发2种高效还原工艺体系,并在核心反应装置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截至目前,该团队已成功申请包括“一种负压雾化与超重力强化液固反应镁冶金装置及方法”“一种电弧等离子辅热强化自蔓延镁还原反应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等核心发明专利6项,累计解决工艺难题5项,实现从理论创新到产业化应用的高效衔接,为镁冶金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范式。
从人才培育到技术攻坚,从平台共建到成果转化,榆林新材料集团“孙院军+王建军”研发团队搭建全生命周期科研创新体系,打破智力创造与生产制造之间的壁垒,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不断塑造产业新动能新优势,助力企业加快打造煤电铝一体化产业“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