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本应是品质与信誉的象征,却再度陷入“苏丹红”的丑闻。曾让人们信赖的老品牌,如今却被曝出含有有害成分,这无疑是对消费者信任的沉重打击。
不拿来吃就有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即使这些老字号的产品未被直接食用,但它们的品牌影响力广泛,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波及到整个行业和消费者的信心。
老字号肩负着传承历史与文化的使命,更应坚守质量底线。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老字号自身也需深刻反思,以实际行动挽回消费者的信任,莫让“苏丹红”再次玷污老字号的荣光。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帖称,上海药皂里含有苏丹红,此事迅速引发关注。
中国消费者对苏丹红并不陌生。2005年,英国发现部分食品含有苏丹红1号,为此下架了500多种产品。随后事件波及全球,中国某知名快餐品牌因调料中含有苏丹红成分,进一步引发关注。
此后,苏丹红又被曝出在鸭蛋、调味料、方便面等食品中检出,还有不法商家在饲料中添加苏丹红4号,使蛋黄颜色更鲜艳。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已经禁止在食品中使用苏丹红。
对于此次上海药皂发现苏丹红成分,消费者的态度分成了两派,有的认为企业不负责任,有的则表示无所谓,“反正肥皂也不会拿来吃”。
那么,在肥皂中放苏丹红,到底行不行?
图/视觉中国
苏丹红再现?
根据上海药皂包装盒背面的成分表,其包括:脂肪酸钠、水、玉米淀粉、滑石粉、甲酚、野菊花、黄芩、大青叶、红花、CAS85-83-6。
另一款引发讨论的精品健康抑菌药皂,成分表中则是脂肪酸钠、水、药用碳酸钙、羟二乙磷酸、EDTA-四钠、CI77891、甲酚,以及最后一栏的“着色剂”三个字。
成分表里的“CAS85-83-6”究竟是什么?艾媒咨询集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CAS编号全称“化学物质登录号”,CAS85-83-6指的就是苏丹红4号。另根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第431号着色剂CI26105英文名正是Solvent Red 24,即苏丹红4号,CAS号正是85-83-6。
资料显示,苏丹红4号是一种偶氮类脂溶性染料,常用于工业上的油脂、蜡、塑料等的着色,颜色为鲜艳的红色。由于苏丹红可能会对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其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禁止应用在食品中。
苏丹红第一次从食品中被发现是在2003年,当时法国从进口的辣椒粉中发现了其存在,随后欧盟陆续向其成员国发出警告。此后几年间,又陆续有欧盟成员国发现进口辣椒粉等产品中含有苏丹红成分。
2005年,中国陆续在辣椒酱、酱菜、食品调味料等产品中发现苏丹红成分,2006年,又出现了添加苏丹红的红心鸭蛋。一系列事件引爆了舆论风波。
在铺天盖地的舆论喧嚣中,“苏丹红”三个字就此成为几代人的记忆。所以此番上海药皂被发现苏丹红成分从而引发关注也就不难理解了。
资料显示,上海药皂属于上海制皂厂有限公司,后者被上海制皂(集团)有限公司100%控股。2022年,“上海药皂”品牌被商务部评为上海老字号,2024年又被评为中华老字号。
借助“国货复兴”的潮流,上海药皂近年来销量表现不俗。在天猫上海药皂旗舰店内,该款药皂销量已超过10万件。星图数据发布的香皂销售榜单亦显示,今年2月、4月,上海药皂销售额均排行第二。
中国新闻周刊联系上海药皂旗舰店,客服回应表示:“产品没有发现违反国家相关法规;‘上海药皂’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创建以来,没有发生不安全的情况。”
苏丹红能不能加
对于上海药皂添加苏丹红一事,网友的看法存在不小的争议。
反对的网友认为,香皂跟皮肤接触,成分安全十分重要。但也有一方表示不用特别在意,其依据主要有二。
首要原因是关于致癌物评级。世界卫生组织旗下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曾将日常可能接触的物质的致癌性进行了分级,苏丹红属于第三类,即“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一栏。
其次是政策并未禁止添加。尽管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里明确禁止了苏丹红4号的使用,但肥皂属于洗涤用品,并不参照这一规定,而且我国轻工行业标准QB/T 2485-2023《香皂》中也没有直接针对苏丹红的条款。
目前,“上海药皂”的执行标准为Q/SHZZ005,即按企业标准生产的香皂/特种香皂的日化产品,不按标准化妆品监管。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GB 38456-2020《抗菌和抑菌洗剂卫生要求》中的“原料要求”一栏里,又提到“产品配方不得加入列入现行有效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碘除外)的禁用物质”。
不同的规定之间,似乎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吴卫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苏丹红一直以来都只在食品、化妆品中被禁用,但在洗涤用品使用场景中对人体是否会造成影响,仍缺乏严谨的学术研究佐证,相关法规中,除了那些宣称具有特殊化妆品功能的产品,一般香皂也不适用于化妆品监管条例。
“不过从原理出发,其属于脂溶性染料,理论上可以通过皮肤的脂质层被吸收,尤其是当使用者皮肤屏障受损(如有伤口、湿疹等)或为皮肤屏障比较弱的婴幼儿时,存在较高的风险。”吴卫补充道。
亦有消费者认为,虽然法规层面尚存在探讨空间,但从上海药皂的成分表中可以看出严重的“明知故犯”嫌疑。一名网友发表评论表示:“除了买化学试剂的时候,谁会在自己的配方里写CAS编号?另一个版本更干脆,直接写着色剂,连编号都不写了。”
此外,将视线跳到其他国家,欧盟也将苏丹红4号列入了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之中,并且欧盟对何谓“化妆品”的定义更为宽泛,香皂也包括在内。
在张毅看来,企业有意模糊标识成分的行为,涉嫌对消费者故意隐瞒信息。而且客服的回应太生硬、太官僚,对于解决消费者疑虑于事无补。“企业遇到负面舆论,应该积极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揪条款字眼,试图教育消费者,这不是负责任的态度。”
中国新闻周刊数次致电上海制皂厂有限公司,截至发稿尚未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