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郑州出台工作方案 | 全文
创始人
2025-08-01 09:01:55
0

【大河财立方消息】 7月31日,郑州市发布《郑州市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工作实施方案(2025—2027年)》。

方案提出目标:重点打造1—2个具有影响力的微短剧全产业链基地(园区)。积极培育10家以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微短剧制作、发行企业;争取到2027年,全市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

方案提出,加快培育微短剧全产业链经济:

加快打造微短剧产业基地(园区)

各开发区管委会、区县(市)政府要因地制宜,利用辖区内的古建旧厂、闲置楼宇等场所及文旅资源,积极培育出至少1个5000平方米以上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服务优质的微短剧拍摄基地(园区)或场景,并对现有的拍摄基地(园区)和场景进行提档升级,提升微短剧拍摄一站式服务功能。

加快培育微短剧人才队伍

举办微短剧精品创作培训工作会,邀请行业专家授课,提升精品创作水平。结合“技能河南”建设,支持市属高校、有关社会组织或机构开展群演、拍摄、剪辑等技能培训,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校企协同育人,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微短剧全链条专业人才。

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微短剧创新应用实践

鼓励探索运用AIGC(AI Generated Content,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强现实)、数字人等人工智能新技术赋能微短剧创作实践,强化微短剧的多视角、互动感、虚拟性等新兴业态特点,打造郑州“微短剧+”创作实践示范项目,推动我市微短剧作品主题立意、内容质量、艺术水准不断提升。

方案还提出,要将引进微短剧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列入年度招商范围。

积极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局协调,在条件成熟的微短剧产业基地(园区)探索建立微短剧审查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质效。

郑州市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工作

实施方案(2025—2027年)

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 赋能千行百业的通知》(广电办发〔2025〕1号)、《河南省广播电视局关于开展“微短剧+”行动计划的通知》(豫广发〔2025〕3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郑政〔2025〕2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郑州市加快推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郑政办〔2024〕52号)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巩固我市微短剧行业持续向好发展势头,推动微短剧与郑州特色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壮大微短剧产业规模,着力打造郑州“微短剧创作之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两高四着力”,认真落实2025年河南文旅大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着眼于服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建设,切实担负好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推动微短剧与千行百业结合,激发拓展全社会深度参与网络文艺创新创造的活力,丰富拓展微短剧题材、体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助力郑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壮大产业规模

培育一批微短剧拍摄基地(园区),重点打造1—2个具有影响力的微短剧全产业链基地(园区)。积极培育10家以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微短剧制作、发行企业。通过三年努力,争取到2027年,全市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

(二)融合创新突破

加强人工智能赋能微短剧实践。在文旅、普法、科普、非遗、品牌、经典名著、黄河、功夫等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融合新模式,打造一批具有郑州特色的“微短剧+”融合示范项目。

(三)提升内容质量

带动微短剧内容提质升级,争取到2027年,创作推出50部左右具有引领作用和创新价值、展示“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的微短剧精品力作。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微短剧+”创作计划

围绕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充分发挥我市相关部门优势,组织实施“微短剧+”各系列创作计划,引导微短剧与其他领域或行业相结合,讲好“郑州故事”,形成新的应用场景、商业模式、经济业态,带动微短剧内容提质升级,争取打造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质微短剧。

1.“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

结合我市特色文旅资源,围绕商都遗址、大河村遗址、郑州博物馆、嵩山、少林寺、伏羲山、黄帝故里、杜甫故里、戏剧幻城、电影小镇、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黄河文化公园等郑州历史、文化、旅游标志性元素,继续组织“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河之南·游郑州”主题创作活动,有力推出“微短剧+文旅”融合创新的精品项目,进一步擦亮郑州城市品牌。积极打造微短剧主题旅游研学线路,通过设置微短剧互动体验区等,推动微短剧流量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责任单位: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文物局,郑州文化旅游和体育集团有限公司

2.“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

发挥司法机关优势,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和群众关心的法律法规、法治案例,指导创作一批“跟着微短剧来学法”优秀微短剧,以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现法律的威严与温度,通过微短剧传播郑州法治社会建设成果与法治理念。组织普法微短剧宣传活动,通过播放普法微短剧、开展法律知识问答等形式,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法院、市司法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郑州广播电视台

3.“跟着微短剧来科普”创作计划

发挥科技部门优势,推动微短剧融入科普知识和科学精神,指导创作一批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形式新颖、制作精良的科普类微短剧,如围绕郑州特色产业的科技应用、生态环境保护、健康生活常识等主题。结合市内各类科普宣传活动,对科普微短剧作品进行展播和推广,推动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风尚。

责任单位:市科协、市科技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郑州广播电视台

4.“微短剧里看非遗”创作计划

深入挖掘市内丰富的非遗资源,如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民间艺术等,指导创作一批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非遗题材微短剧,通过新技术、新场景、新形式让非遗焕发出新生机。在一些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微短剧里看非遗”线下体验,促进非遗活态传承。

责任单位: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郑州广播电视台

5.“微短剧里看品牌”创作计划

发挥市场监管、商务等部门优势,运用微短剧创作传播优势,鼓励品牌方、制作方、广告方等通力合作,共同讲好市内品牌创新发展的故事,指导创作一批讲述郑州国有品牌、民营品牌及“老字号”创新发展故事的优质微短剧。举办“微短剧+品牌”评测专家会及合作交流推介活动,设立“微短剧+品牌”展台,集中展示本地品牌的微短剧作品,助力企业文化传播,提升本地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郑州文化旅游和体育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广播电视台

6.“跟着微短剧学经典”创作计划

发挥文联、教育、图书馆等部门优势,推动微短剧与中华经典古籍、名著名篇及其中的名人名句等传统文化资源相结合,指导创作一批源于经典、观照现实的“经典”微短剧,让经典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结合“书香郑州”建设、“全民阅读”等活动,举办“跟着微短剧学经典”展播活动,营造全社会学习经典、爱上经典的氛围。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联、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郑州广播电视台

7.“微短剧里看黄河”创作计划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指导创作一批多角度展现大河之美、文化之美、文明之美的微短剧,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推动形成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广泛共识。

责任单位:惠济区政府、荥阳市政府、巩义市政府、中牟县政府,郑州文化旅游和体育集团有限公司,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8.“跟着微短剧学功夫”创作计划

聚焦少林经典(如罗汉拳、铁布衫等),依托“冲突剧情”自然植入功夫招式与场景,用师徒传承等感人故事情节传递中国功夫精神。创作者可基于“招式+场景”模板发挥,融合招式视觉奇观,吸引用户跟练挑战,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联动“少林功夫”IP,探索打造“功夫剧情化”新生态。

责任单位:登封市政府、市体育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郑州文化旅游和体育集团有限公司

(二)加快培育微短剧全产业链经济

1.加快打造微短剧产业基地(园区)

各开发区管委会、区县(市)政府要因地制宜,利用辖区内的古建旧厂、闲置楼宇等场所及文旅资源,积极培育出至少1个5000平方米以上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服务优质的微短剧拍摄基地(园区)或场景,并对现有的拍摄基地(园区)和场景进行提档升级,提升微短剧拍摄一站式服务功能。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加快建成“写、拍、播、评、投”五位一体的微短剧产业发展品牌,主动与头部微短剧制作发行机构合作,推动微短剧产业基地(园区)专业化、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责任单位: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郑州文化旅游和体育集团有限公司

2.加快培育微短剧人才队伍

举办微短剧精品创作培训工作会,邀请行业专家授课,提升精品创作水平。结合“技能河南”建设,支持市属高校、有关社会组织或机构开展群演、拍摄、剪辑等技能培训,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校企协同育人,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微短剧全链条专业人才。

责任单位: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

3.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微短剧创新应用实践

鼓励探索运用AIGC(AI Generated Content,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强现实)、数字人等人工智能新技术赋能微短剧创作实践,强化微短剧的多视角、互动感、虚拟性等新兴业态特点,打造郑州“微短剧+”创作实践示范项目,推动我市微短剧作品主题立意、内容质量、艺术水准不断提升。支持微短剧项目在文博场馆、景区、街区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建设空间型虚拟现实体验项目,打造新型消费场景。

责任单位: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工信局、市文物局,郑州文化旅游和体育集团有限公司

(三)实施“郑州精品短剧”创作传播工程

坚持“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剧有品质”创作要求,推动微短剧精品化、规范化发展,打造精品内容新生态。健全微短剧推优机制,加强创作规划引导和跟踪指导,举办“文脉千年·剧说郑州”—微短剧剧本征集活动,评测推选一批微短剧精品创作,并予以政策支持。同时,通过开设专题、专区、话题等方式,对优秀微短剧进行多种形式的展播推广活动,让好作品有好收益,正能量取得大流量。推动微短剧上大屏,让更多优秀微短剧作品在电视大屏播出,为观众提供更多优质内容。充分发挥精品内容和活动的引领作用,为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赋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财政局,郑州广播电视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近年来,微短剧作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兴文艺形态,以其独特的内容优势和传播优势,极大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在赋能千行百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持续巩固我市微短剧行业良好发展态势,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积极统筹协调,出台扶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广泛调动各方力量参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着力推动工作落实。要将引进微短剧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列入年度招商范围。

(二)加强服务保障

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要建立微短剧拍摄服务机制,积极回应企业关切,切实做好信息咨询、场地协调、服务保障等工作。积极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局协调,在条件成熟的微短剧产业基地(园区)探索建立微短剧审查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质效。

(三)加强宣传推广

各单位、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等多种宣传载体,生动报道实施“微短剧+”创作计划的创作实践。加强协调有关部门或机构,争取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微短剧行业活动,进一步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

(四)加强督导落实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要强化行业管理,适时组织工作成效调度会,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及时总结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在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方面的重要举措、实际成效和典型经验,助推郑州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山东领秀塑业申请自动化上料分拣... 金融界2025年8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山东领秀塑业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自动化上...
原创 从... 数据作为如今关键的生产要素,已成为驱动产业创新的“新石油”,而它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让大健康服务的...
甘肃:人流集中场所女厕位与男厕... 甘肃明确规定,在人流集中的场所,女厕位与男厕位的比例应提升至 2∶1。这一举措充分考虑到女性在公共场...
折叠屏拐点,始于「0.1mm」... 推翻折叠屏行业的“不可能三角”。 折叠屏赛道,已然开启“百花齐放”的时代。当智能手机的形态创新打...
蚂蚁AI:应用浪潮中的坚守与创... 随着2025年的到来,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迎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基础模型技术逐渐趋于成熟,但企业级...
核查:俄罗斯亿万富翁向乌克兰捐... 近期有传闻称俄罗斯亿万富翁向乌克兰捐款 10 亿美元,但这一消息实属不靠谱的旧闻。俄乌冲突有着复杂的...
杭州西湖区与阿里携手,共建全球...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与阿里巴巴集团携手,于近日正式达成了一项旨在共建全球AI开源新高地的合作协议。这一...
建军节湖北舰亮相,台湾网友点赞 建军节之际,湖北舰的惊艳亮相引发广泛关注。那威严的身姿,仿佛是守护祖国海疆的钢铁巨人。它象征着我国海...
中天钢铁取得可调节式料斗导流板... 金融界2025年8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双澳储能取得大容量电池组件专利... 金融界2025年8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双澳储能科技(西安)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