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近日公布的《2024年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报告》中,一组令人瞩目的数据揭示了其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飞速进展。目前,中国电信的5G共建共享基站数量已达到137.5万站,智能算力资源更是突破了35EFLOPS大关,并成功建立了全国首个国产万卡公共智算中心。这一连串的成就,不仅标志着中国电信在数字基建领域的巨大飞跃,更映射出我国通信网络正在从“规模覆盖”阶段迈向“智能引领”的新纪元。
从偏远的高原山区到繁华的都市中心,中国电信正以其数智技术,勾勒出一幅幅数字中国的生动图景。在四川凉山的“悬崖村”,村民们曾需历经艰险攀爬悬崖才能接收到微弱的信号,而现在,得益于中国电信的5G基站建设,直播带货、远程医疗已成为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同样,在西藏阿里的尼雄村,中国电信的光缆和基站克服了高寒缺氧的极端环境,让藏民们通过电商将牦牛肉销往全国,人均年收入因此增长了超过30%。
“十四五”期间,中国电信不断推进5G网络的深度覆盖,不仅在一二线城市实现了连续覆盖,还通过共建共享和技术革新,降低了建设成本,将5G信号延伸至偏远乡村和边疆地区,让高速网络服务惠及更多民众。在城市,中国电信已在121个城市部署了约7万站的5G-A基站,计划在2025年进一步扩大覆盖规模,涵盖超过150个重点城市。5G-A作为5G的升级版本,具备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大的连接密度,正引领着多个城市的5G应用创新。
在上海宝钢的轧钢产线上,中国电信建设的5G-A专网实现了高架起重机的远程控制、重载AGV的自动驱动以及钢表面质量的智能化检测。在北京,协和医院专家依托中国电信的5G-A网络,通过人形手术机器人成功完成了跨省胆囊切除手术,操作延迟仅为8毫秒,远超人类眨眼的速度。而在新疆喀什古城,中国电信打造了5G-A 3CC连片精品网示范区,显著提升了流量承载能力和深度覆盖水平,使喀什古城成为新疆首个部署此类网络的景区。
除了无线网络的飞速发展,中国电信在有线网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千兆光网,推动了千兆宽带的普及,并向万兆升级。在宁波招宝磁业有限公司,中国电信与合作伙伴共同落地的“万兆工厂”项目,将智慧网络深度融入生产流程,优化了生产调度和资源配置,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算力方面,中国电信积极响应国家“东数西算”战略,依托天翼云和遍布全国的IDC资源,构建了“2+4+31+X”的云网融合架构,并在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建设了两大万卡智算集群。中国电信还在全国280个城市实现了“一城一池”布局,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广泛的算力接入能力。其“息壤”一体化智算服务平台,构建了涵盖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和应用的五层AI基础设施架构,解决了算力分散、供需错配等问题,为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等场景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
中国电信的算力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率,还为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提供了坚实支撑。在工业、应急、教育等行业,中国电信研发了80多个行业大模型和20多个智能体应用,服务行业客户超过2万家。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国电信为中车集团规划了13个场景应用,打造了“一主一核”的基模范式,形成了“自研+生态”的场景模型。
在空天地一体化网络领域,中国电信通过海缆、陆缆、卫星、4G、5G、WiFi等构筑了一张覆盖陆海空天的通信网络,为应急通信、海洋经济和国防安全提供了关键支撑。特别是在卫星通信领域,中国电信发布了手机直连卫星解决方案,用户无需额外设备即可通过手机直接连接卫星网络,为偏远地区、海洋、沙漠等无地面网络覆盖的区域提供了可靠的通信手段。
在海洋互联网方面,中国电信推出了融合卫星通信、物联网、AI、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解决方案,助力海洋渔业的安全生产。在江苏连云港赣榆区海头镇,通过海洋宽带和手机直连卫星等技术服务,不仅丰富了渔民的娱乐生活,还确保了远海作业的渔民不失联。在福建连江县的222个海岛间,“海上牧场”让渔民们彼此畅联,同时,“智慧渔业养殖智脑”平台也让渔民们更加安心。
中国电信在低空经济领域也进行了超前布局,积极打造低空智能网络,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基础设施保障。这一网络将服务于低空物流运输、低空应急救援、低空文旅、低空智慧城市等多个场景,为未来的低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