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15时49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长八甲火箭源于长征八号系列火箭的技术迭代,仅用时28个月,累计突破44项关键技术,完成40余次大型地面试验,就完成了从方案设计到首飞的全流程攻坚,创下中型运载火箭研制的“中国速度”。该型火箭创新研制3.35米直径通用氢氧末级,搭配5.2米直径整流罩,全箭高度超过50米。通过模块化组合与新材料应用,技术团队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前提下,实现火箭运载能力提升55%。
该型火箭以全流程自动化为突破口,彻底重构了地面操作逻辑。在传统发射模式中,手动操作与自动系统的“人机耦合”环节长期存在风险,操作员在加断电、伺服机构启停等关键节点需与自动化系统并行作业,如果出现人员状态波动或操作中断,就可能引发安全隐患。作为我国商业航天的主力火箭,长八甲瞄准中低轨道卫星发射需求激增的需求,向着全流程自动化的目标不断迈进。
其中,火工品控制的“毫秒级跨越”,就是自动化升级的典型代表。现在,长八甲火箭的地面系统可自动生成“保护持续至点火瞬间”的安全指令,将高危操作压缩为毫秒级指令传输,不仅消除了人工接触风险,更将操作效率提升上万倍。伺服机构控制与加断电流程也同步实现自动化,在线回路组织测试中,测试数据自动回传取代人工设备连接,在效率与精度双提升的同时,杜绝火工品接触风险。
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火箭工位布局紧凑,成本控制严格。由于火箭与发射塔架的距离与传统工位相比显著缩小,技术团队便在火箭飞控系统中首创起飞主动漂移控制技术,从源头消除碰撞隐患。此外,过冷液氧加注技术让同等容积的贮箱可承载更多燃料,运载能力提升约10%;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解决了锌银电池仅数周寿命、飞行前需更换的痛点。这些技术突破,不仅为实现“7天发射、7天恢复”的高密度发射愿景奠定基础,更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在商业航天赛道上迈出从“适应需求”到“引领需求”的关键一步。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刘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