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欧谈判的最后时刻,局势愈发紧张。欧盟仿佛陷入了迷茫,急切地寻找着出路,于是将目光投向了日本,仿佛在日本身上找到了一丝借鉴的曙光。而特朗普则如同一头焦躁的雄狮,在谈判桌前不停地踱步,追着欧盟要一个保证。他那坚定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结果的强烈渴望,仿佛不容有丝毫闪失。欧盟在日本的“经验”中艰难摸索,特朗普则紧追不舍地索要那个关键的保证,双方在这最后的时刻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博弈,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息,让人不禁为最终的结果捏一把汗。
根据央视网的报道称,7月27日,欧盟终于赶在8月大限前与特朗普达成贸易协议框架,总体来讲,其实就是花钱买关税。而欧盟的预期底线其实是一步一步地被特朗普拉低,最初希望零关税,然后是10%的关税预期,最后却达成了15%的关税。值得一提的是,欧盟在和特朗普确认最终关税数字前,还特别向日本“取经”,最终认定,15%的关税数字已是最好的结果。
花钱买关税,特朗普赢麻了
7月28日,《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描述了美欧达成协议时的具体场景:7月27日当天,冯德莱恩带着欧盟官员匆匆前往苏格兰见特朗普,试图和这位最高决策者就美欧贸易问题进行最终磋商。双方刚一坐下,特朗普就对冯德莱恩等人提出的“投资换关税”直接发难:他要求欧盟保证,会遵守扩大对美投资的承诺。
特朗普把话说得很直白:冯德莱恩如何使他相信,欧洲企业不会不甩双方协议?这句话直接凸显出特朗普对欧洲投资的疑虑,他担心欧盟无法约束欧洲企业。
在场的欧洲官员向他保证这些投资计划都是真的,特朗普继续回复:“证明它。”随后,欧洲官员开始念出已承诺对美投资的企业名字,他们甚至保证,一旦达成协议,原本计划中的投资金额还会进一步增加。最终特朗普放心了,当场和冯德莱恩达成了一个基本框架:欧盟获得的“对等关税”为15%,而他需要向投资美国6000亿美元,并在未来3年从美国采购7500亿美元的能源。
外界普遍认为,美欧协议被视为特朗普的胜利,因为特朗普并没有失去什么,他在4月随意提高关税数字,然后凭空捏造了一个筹码,随后开启讹诈。而经过和欧洲几个月的谈判,特朗普不仅获得了大规模美元投资,甚至还保留15%的关税,使美国财政获得了一笔更大的收入,无论从哪一方面看,特朗普都是稳赚不赔。
特朗普是一位“讹诈高手”
如果仔细复盘美欧谈判的话会发现:其实欧洲的谈判预期一直在逐步降低。4月刚刚开始谈,他们的预期是“零关税”。具体做法是美欧相互“零关税”。但特朗普没有搭理这一提议。
而当5月看到特朗普和英国达成协议后,欧盟意识到“零关税”根本不可能,10%已是最好的数字。而当看到巴西、新加坡等对美逆差国也是获得了10%的关税时,欧盟更加意识到,特朗普的关税是征定了,10%已是特朗普的“底线”。因此欧盟在谈判时开始积极争取10%的关税待遇。
尽管如此,由于成员国之间的立场差异太大,最初欧盟对美谈判进展有限。当特朗普在5月威胁征收50%的关税时,欧盟意识到需要砸钱。很快他们改变策略,向美国提出了投资和能源采购计划,随后美方赞赏欧洲人终于提出了一个“可靠的起点”。
起初谈判进展顺利,欧盟方面认为,通过砸钱投资、买能源应该可以让自己获得10%的关税待遇。但7月12日,特朗普突然威胁8月征收30%的关税,这直接让欧洲傻眼。当欧洲官员匆匆前往华盛顿打听消息后发现:特朗普通过关税获得了大批美元进账,而美国经济毫发无损,这直接刺激了特朗普的“关税野心”,后者将最低关税数字设定在了15%。
欧洲私下找赤泽亮正取经,想知道到底会发生什么?
起初欧洲不愿意,甚至做好了8月“开战”准备。当美日达成协议后,欧盟官员向日方代表赤泽亮正“取经”。当他们得知,日本与特朗普的最后阶段谈判超出了表面问题时,欧洲意识到,15%的关税已是“最低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