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主导的研究团队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发表研究成果,称“地球的陆地部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得更为干燥”,地球正切换到“甩干模式”,且情况最严重的地区并非人们通常想象的中东、中亚等地,而是北美洲西海岸。
研究成果援引近20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GRACE卫星及其后续卫星探测结果显示,自2002年以来,遭受水资源流失的土地面积逐年增加,相当于加利福尼亚州面积的两倍。这其中包括湖泊、河流等地表水库以及地下蓄水层的水量流失,而这些正是全球重要的饮用水来源。
研究结论称,相较于南半球,北半球水资源流失情况更为严重,其中最严重的地区包括北美西海岸、北美西南部、中美洲、中东和东南亚。
因此研究团队得出结论,认为全球75%的人口目前生活在淡水流失的地区,农业、卫生设施和气候变化适应能力都因此受到影响。这一趋势还可能导致本已降雨不足的地区进一步沙漠化。
他们进而断言,目前大陆水的流失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比冰盖融化更大。
美国GRACE(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卫星探测项目及其后续项目的任务,都是测量地球引力强度的变化,上述变化取决于地球内部的质量分布以及地表地貌特征。上述项目都由同时运行的一对卫星共同完成,用于对地表水团变化的重力做出响应。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主导的项目研究表明,即使是之前显示出湿度增加趋势的地区现在也变得更加干燥,或者至少没有按照之前检测到的速度变得更加潮湿。研究人员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数据显示,自2002年以来,各大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陆地水流失。”
参与这项研究的科学家表示,地下水资源管理不善是主要原因,此外还有气候变化的影响,例如欧洲的长期干旱和北极地区的永久冻土融化。
数据显示,2014年,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一种反复出现的气候模式,导致中东部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高于平均水平)导致全球气候失衡,加速了干旱进程。这场持续至2016年的厄尔尼诺现象,给太平洋地区带来了强劲的飓风季,并导致非洲发生毁灭性的干旱,当时全球地表温度创下历史新高。随后出现的逆拉尼娜现象(通常会导致暂时降温)却未能扭转持续的水分流失。由于气候相关影响难以控制,研究人员呼吁迫切需要更好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过度开采地下水是干旱地区陆地水储量下降的最大因素,显著加剧了气温升高的影响。持续的地下水过度开采,在加州等一些地区,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发生,而不是以可持续或下降的速度发生,这破坏了区域乃至全球的水资源和粮食安全。”
他们补充表示,枯竭的地下水不会在“人类的时间尺度上”得到补充,从而对人类造成“严重的、新兴的威胁”,有可能引发一系列进一步的灾难。“一种跨代资源,近几代人管理不善,甚至根本没有管理,给子孙后代带来了巨大且被严重低估的代价”,因此,“在全球变暖和我们已知的正在干涸的大陆上,保护世界地下水供应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