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闫文瑞 文图】 7月的中原大地,暑气蒸腾,却挡不住制造业创新活力的奔涌。7月28日,“活力中国调研行”河南省主题采访活动开启,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赛道上,河南正以怎样的节奏向前奔跑?带着这份好奇,记者团走进宇通客车、中创智领集团、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在轰鸣的生产线、智能的操作间里,试图找到答案。
从中原制造到全球名片
宇通客车新能源生产基地的总装车间里,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车间海外订单进度。“2025年上半年,我们累计销售各类车辆21321辆,同比增长3.73%,创阶段性新高。”宇通客车海外承装车间经理刘杰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
作为中国客车工业的领军者,宇通的现代化产业密码藏在“自主可控”四个字里。在装配车间的最后一道工序处,新能源技术经理周扬指着即将下线的新能源客车介绍:“从电池到电控系统,核心技术全是‘宇通造’。我们构建了新能源商用车自主可控产业链,睿控E平台作为行业首个软硬件一体化电动专属平台,在客车经济性、轻量化、舒适性及可靠长寿命等方面实现行业领先。”
国际化是宇通现代产业布局的重要一环。刘杰站在海外订单看板下,指着滚动的数字说:“今年以来,中亚1000台订单、挪威287台、希腊100台复购订单陆续交付,巴基斯坦、厄瓜多尔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也取得市场突破。累计11万辆出口车,正把绿色出行的‘中国方案’带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布局,宇通用“技术出海+本地化运营”的模式,诠释着现代产业体系中“高端化、国际化”的内涵。
从煤机巨头到智能生态
“看,这台由我们研制的10米超大采高液压支架,正在陕煤曹家滩应用,是目前世界煤矿支护装备的巅峰之作。”在中创智领集团(原郑煤机)的科技文化展厅,工作人员介绍道。这家有着67年历史的企业,正从单一设备提供商向“智能工业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蹚出了一条传统产业转型的新路。
活力源自改革这把“钥匙”。“我们取消了‘大锅饭’,员工薪酬向一线倾斜;干部能上能下,2022年基层工区主任也纳入竞聘体系。”集团相关负责人拿出一份数据:2024年营收370.2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05%,“市场化的分配、干部、用工制度,让1.7万名员工拧成了一股绳。”
创新则点燃了新引擎。在全球煤机行业首个“灯塔工厂”——中创智领智慧园区,机械臂精准焊接,AGV小车自动配送物料,屏幕上实时跳动着生产数据。“相较传统工厂,这里产量提升30%,生产周期从28天缩至9天。”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我们自主开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智采系统等,可以帮助煤矿用户实现综采工作面的智能化开采,推动煤炭开采向无人值守、有人巡视转变。”
不局限于煤机主业,中创智领还蹚出了“第二增长曲线”。2017年并购的索恩格公司,如今已量产800V高压扁线胶粘定转子产品,供应国内主流新能源车企;亚新科智能悬架系统也拿到了新能源客户定点。“离开行业不离开专业,这是我们转型的底气。”该负责人说。
算力为笔,描绘数智化转型新图景
“这台FusionPoD液冷整机柜服务器,单柜能提供64GPU算力,在降低企业部署成本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在展厅,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公共及政府事务总裁李翔宇告诉记者。作为河南先进计算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超聚变正以算力为支点,撬动城企数智化转型。
算力是智能时代的“水电煤”,超聚变的布局早已超越硬件。“客户不仅要服务器,更要能建好、管好、用好算力的全套方案。”李翔宇表示,“我们的算网融合平台,让算力像水一样按需流动。”目前,超聚变服务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客户。
AI技术的深度应用,让数智化转型更“接地气”。“目前我们的xRAY智能数据与AI使能平台已在某央企数字化转型项目中落地应用,它能让模型蒸馏准确率从70%提至95%以上,订单处理周期缩短50%。”李翔宇告诉记者,“就像给企业装上智慧大脑,决策更准、效率更高。”
“未来已来,AI、数据、算力、能源等要素将重构未来20年产业格局。一个新的、长达二十年的重大技术和产业升级的战略机遇、创新机遇已经开启。”李翔宇透露,接下来,超聚变将通过纵向做深、横向拓展,持续推动河南计算产业快速发展。“我们要做算力赛道上的中原明珠。”
从宇通客车的绿色出行解决方案,到中创智领的传统产业升级,再到超聚变的算力基础设施,一天的调研让河南现代产业体系的轮廓愈发清晰——以创新为内核,以数字化为引擎,以国际化为视野,以产业链自主可控为根基。
暑气未消,这片中原大地产业升级的绿意,正愈发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