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气象专会上,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牵头,联合南昌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全球首个空间天气链式人工智能预报模型“风宇”正式发布。该模型突破传统数值模型在算力消耗与实时响应方面的技术瓶颈,成为国际首个覆盖太阳风、磁层、电离层全链条的空间天气人工智能预报模型,标志着我国空间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取得重大突破。
“风宇”模型首创链式训练模式和可插拔架构,将太阳风、磁层和电离层分别建模,并通过智能耦合优化机制实现多区域模型协同优化。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王劲松介绍,该模型具有三大核心特点:
在长达一年的测试中,“风宇”在太阳风、磁层和电离层各区域均展现出卓越的24小时短临预测能力。尤其针对近两年发生的大磁暴事件,其电离层预测性能突出,全球电子密度总含量的预测误差基本控制在10%以内,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王劲松表示,该模型为复杂空间天气系统的智能预报提供了全新技术路径,可有效保障卫星通信、导航定位、电力基础设施及航空安全。
“风宇”模型已申请11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4项获授权),并荣获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佳原生开发者”奖。其应用场景广泛,包括: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席列斯特·绍罗在会上高度评价“风宇”的创新意义,指出其体现了中国在早期预警领域的技术领导力,并为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提供了关键支持。上海市副市长张小宏表示,上海将深化与全球协作,推动气象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以“AI+”引擎激发城市治理新活力。
未来,“风宇”模型将持续推进空间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探索宇宙星空贡献中国智慧,并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早期预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