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在信阳市固始县洪埠乡桃花村的稻田里,农技专家与气象人员顶着40℃高温“田间问诊”,汗水浸透的衣衫紧贴后背。“我们联合河南移动信阳分公司打造的“5G+AI”数智农田管理体系在今年的持续高温天气下发挥了大作用,5G智能灌溉系统有序运转,根据温度变化、秧苗生长速度和浇灌间隔时长,自动开启喷灌模式,还用植保无人机喷施叶面肥,进行病虫害防治,相信可以扛过这个罕见的高温天!”桃花村党支部书记孙宝学望着千亩稻田,焦灼的眼神里划过一丝自信。
连日来,信阳大地热浪翻滚,烈日炙烤下土壤焦渴,气象部门连续发出高温预警,最高气温突破42℃大关。面对降水稀少、蒸发量激增的严峻“烤”验,河南移动信阳分公司依托5G、AI和物联网等技术,赋能打造“乡村田间5G+AI智能”系统,集成水肥、病虫、墒情等12类农情参数实时采集,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田间“问题病灶”,为抗旱保秋撑起科技“遮阳伞”。
科技下沉,稻田织就“降温水网”。目前,固始县的再生稻头茬正处于灌浆期,一季中稻处在孕穗分化期,麦茬晚稻处在分蘖拔节期,桃花村的千亩稻田依托5G高精度遥感监测系统和物联网测控系统,在每天傍晚自动开启喷灌模式,多个喷灌头同时启动,匀速360度旋转,细密的水雾均匀地滋润着每一株水稻。据固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祁玲介绍:“水稻抗旱尽量不要大水漫灌,要进行喷灌,浇灌的时间选择在傍晚或夜晚进行较为合适。”
桃花村种粮大户张沦满脸喜悦地说: “我承包了200多亩稻田,以前用渠水灌溉,一亩地一次得40多块钱,现在用5G智能喷灌系统,一亩地下来只要十几块钱,不仅省了人力,还节约了成本。”
5G加持,无人机飞防助增收。在桃花村西头的350亩水稻田里,固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祁玲正带着技术团队穿梭田间,手把手教农户配比,“每亩0.2%磷酸二氢钾混0.01%芸苔素内酯,通过无人机进行叶面喷施能增强抗逆性。”伴随着螺旋桨的轰鸣声,三架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轻盈地穿梭于稻田的上空,将细密的药雾均匀地喷洒在水稻上,为水稻生长构建起一道坚实的防护网。通过专业的无人机植保服务,实现亩均作业时间缩短83%、农药用量减少21%,既显著为农户降低成本,又有效提升了防治效果。
AI助力,专家指导到田间。河南移动信阳分公司针对再生稻灌浆的关键期,创新搭建再生稻水层保持系统,通过AI云端平台实现供水、土壤墒情、气象数据、稻穗长势的小时级监测。“再生水稻田要保持水层在8厘米至10厘米之间,不能过低,深水是再生稻的‘救命空调’,要及时补水灌溉,确保再生稻灌浆结实率。”信阳农林学院的专家正利用AI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并远程指导农技人员进行田间操作。种植户也可随时通过手机,利用“5G+AI”方式进行病虫害智能诊断,获取精准种植指导和市场信息。
据固始县气象局技术人员许萌介绍:“我们通过“5G+AI”方式加强田间监测管理,每2小时更新一次高温预警,把‘气象数据’翻译成‘种田指南’。”这些精准信息让农户从“仰天长叹”变成“知天而作”。(柯传高、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