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会出现一种现象,即便发钱给年轻人,他们也依然不愿生孩子。一方面,现代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如高额的住房贷款、教育成本等,使得他们在经济上感到捉襟见肘,不敢轻易生育。另一方面,社会观念的转变也让他们对传统的家庭模式产生了质疑,更注重个人的生活品质和自我实现,而不是仅仅为了传宗接代而生育。发钱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压力,但要改变年轻人的生育观念,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为他们创造更有利于生育的环境和条件。
《坡道上的家》
近年来,我国出生率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结婚,就算结了也不生。
各地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对策,比如在新施行的《婚姻登记条例》下,在音乐节现场提供婚姻登记服务,或者直接将生育津贴发放至个人账户。
关于“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生小孩”的问题,媒体报道过一系列的分析,包括经济压力增大、生育津贴太少、女性意识觉醒等等。但这些在社会学家看来,都是站不住脚的。
与其追问年轻人为什么不生,不如换个角度,探讨为什么要生。
讲述 | 郑作彧,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来源 | 《社会学导航:迷顿人生清醒指北》
01.
当下中国的生育现实
在问“为什么年轻人现在越来越不愿意生小孩”之前,首先必须去看,年轻人现在是不是真的越来越少生小孩了。
关于这个问题,需要先搞清楚两个概念:出生率与生育率。
严格来说,这两者是不同的。“出生率”(crude birth rate)是每年每一千人当中的新生人口数,“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则是指平均每位妇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总数。不过大多情况下,这两者的变化趋势是同步的。
不论是国内趋势,还是放在国际上比较,中国的生育数据的确在显著下降,且低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出生率在1990年之前为千分之20以上,但到了2010年只剩千分之11.9,到了2023、2024年只剩千分之6左右。虽然这些年间偶有起伏,但整体来看十余年就下降了将近一大半,而且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快,现在是否触底,没人说得准。
另外,根据世界银行集团(World Bank Group)公布的关于全球各国出生率与生育率排名的资料,中国在2022年排在全世界倒数十名之内。
《突如其来的假期》
而且实际上,这个排行榜上的“中国”只有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排在最末位,中国澳门则是倒数第七名。也就是说,如果把这两个地区也统计进去,中国整体的出生率与生育率排名还会进一步下滑。
所以,虽然我们可能会觉得路上到处都有小孩,大部分成人也似乎都在为小孩的养育发愁,但我们国家的出生率确实在非常明显地下滑,放在全世界来看都相当低。
相应地,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也因此大幅提升,社会老龄化成为眼前严峻的事实。一般来说,人口学认为这个趋势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所以会建议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比如放开二孩和三孩。
2016年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前后,一位人口学家说,中国人就是爱生、会生,只是被计划生育政策限制住了,所以出生率降低没什么好担心的,政策放开人口自然就会上升。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之后,我国的出生率和生育率虽然在2016、2017年小有回升,但长期来看,下降趋势几乎稳定不变。不要说二孩、三孩,连一孩都越来越少人生。关于各种民众为何不生、如何让大家生的研究这几年间纷纷出炉。
02.
生育津贴有效果吗?
有学者认为,年轻人不生是因为现在年轻人生活太辛苦了,收入微薄,而小孩作为所谓的“吞金兽”,养育起来实在太贵了。所以专家建议可以有生育补贴政策。
我们先来检视这个建议背后的逻辑:人人都想生小孩,只是受到经济能力的限制。所以穷人生不起,但有钱了或是有经济诱因自然就会愿意生。
从现有的人口社会学研究结果来看,表面上似乎是这样,生育意愿与经济地位之间确实呈正相关,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相对而言更愿意生小孩。实际情况没有那么简单,按照这样的逻辑,放眼国际,富有国家的生育率应该比贫穷的国家高。
《82年生的金智英》
然而世界上生育率最高的国家,排名第一的是尼日尔,第二是乍得,第三是索马里。前十名大多是非洲或中东最落后、最贫穷的国家。在一定的名次之前,国家富裕程度与生育率大致呈反比。
毋需说非洲,看中国就知道,几十年前老百姓普遍都比现在穷,但生育率却也比现在高很多。古代封建社会的老百姓比现代人穷得多,但家中十几个小孩的情况并不罕见。而且中国近年来的经济成长趋势和生育率趋势也和国际排名情况一样呈反比。
就算放到现代社会,虽然生育意愿和家庭经济情况表面上呈正相关,但其实这是指一胎的情况。如果我们看哪些家庭愿意生二胎,就会发现,虽然短期内立即响应国家放开二胎政策的家庭,条件多半比较好,但长期和整体来说,越来越多生二胎的家庭条件比只生一胎的家庭还要差。
也就是说,虽然条件比较好的家庭更愿意生小孩,但大多也都只愿意生一个。反而家里条件比较一般的如果生了小孩,会更有可能干脆再生一个。
因此,“不生是碍于经济能力”的逻辑几乎不成立。生育补助的作用,可能也是“仅仅聊胜于无”。
人口社会学研究证明了这一点,除非补贴多到让人有发财的感觉,或是家里穷到有了这笔钱能得到立即的改善或应急效果,否则生育津贴只能一定程度上减缓“不想生”的消极想法,并不能真的提升“想生”的积极意愿。
但在中国之外的其他地方,生育补贴并非聊胜于无。
例如2015年之后,由于德国宽松、友好的难民政策,有大批中东或非洲难民涌入德国。每位成年难民每个月都有约五百欧元的津贴,若生了小孩,每个小孩每个月还会再多一两百欧的补贴。
这几年德国的难民政策一直在改,津贴额度与获得资格持续变动,但至少在前几年,大多情况下,难民家庭在德国生得越多,全家每个月从德国政府拿到的补贴越多,甚至可以因此比许多认真上班的德国家庭税后收入还要高。
《评估》
中东或非洲地区的人民本身就有很高的生育率,德国对难民的生育补助又大幅提升了这些难民的生育意愿。这造就了德国近几十年来最高的出生率与人口增长,让德国一些官员认为,这终结了此前困扰德国政府已久的少子化与人口老龄化问题——
虽然这些新生人口中有极高的比例具有“移民背景”,也就是说,生育津贴对德国人本身来说并没有发挥作用。
03.
不生娃是因为女性读书太多了?
既然“钱”并非决定生育率高低的唯一或关键因素,便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低生育率是由现代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教育程度提升所导致的。
越来越多年轻人读了大学、硕士,甚至是博士,而在很多人看来,读书的时候不适合生孩子,等到毕业之后年纪已经偏大了,会影响生育情况。这派说法通常还会补充说,越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个体化意识越强,越认为生小孩会妨碍自己的人生规划,所以生育意愿就会更低。
这种说法可能有违背人权的危险。它一方面把少子化看作一种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却将这个问题归结于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言下之意似乎是:女人读那么多书干吗,危害社会,还不如早点乖乖生小孩去。
这是以一种生命政治的态度将女性当作生育机器,也把生育问题归结为了女性的问题。
除此之外,已经有研究证明,这个说法根本不是事实。高学历女性的生育率与所有其他类型的情况相比并没有不同。
近年来女性受教育的程度的确不断提升,女性的学历与毕业后的收入比男性更好的比例越来越高。
一般的婚姻梯度,主要是男性各方面条件比女性高一个梯度,所以女性一般会嫁给条件比自己更好一些的男性,也就是所谓的“向上婚”。但近年来女性“向下婚”的比例越来越高,也就是妻子各方面的条件优于丈夫的情况越来越多。
《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
高学历或“向下婚”的女性生育意愿也的确逐年下降,并且就算有生育,女性的学历高度与生育年龄也的确成正比,也就是女性学历越高,生育年龄普遍也会越高。
然而,不论男女有没有读很多书,不论收入谁高谁低,生育率都一样逐年下降,而且到现在数值都一样低。
从整体趋势上来看,学历和毕业后的收入是成正比的,而根据前面讲到的研究,收入较高的家庭生育意愿也会比较高,所以高学历女性的生育状况反而不一定会比较差。
这里的“不一定”,是因为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结果,没有定论。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确定,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并不是生育率下降的原因。
04.
问题不是“为什么不生?”
而是“为什么要生?”
很多对生育率现象的解读背后都隐含一个预设,就是大家天然有生育意愿,只是被外部因素限制了。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外部因素并不真的存在限制效果。
这要么意味着,现在的人口社会学家还没有找到真正关键的限制因素,要么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现代人并不是真的天生就会想生小孩。如果是这种可能,我们需要研究的就不是为什么人们不想生、不敢生,而是为什么会有人想生、敢生。
从这个逻辑出发,研究对象会完全相反:人口社会学不该只去研究没有生育意愿的人,有生育意愿的人也是值得研究的。
可惜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国内的人口社会学在探讨“生育意愿”时,多多少少还是将“不生”而非“要生”视为需要有理由、需要做决定的事。
不过,还是有一些研究提供了一些线索,即人们为何愿意生二孩、甚至是三孩的研究。
《生门》
虽然从总体趋势来看,二孩家庭不必然都是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但三孩家庭一般条件就比较好了。毕竟要养三个小孩,经济压力不是一般地大。然而这是条件,不是原因。
现实中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有人觉得独生子女太孤单了,有兄弟姊妹的话就有人可以做伴;或是有人觉得,如果多生一个,子女在未来对父母的照顾工作就有兄弟姊妹可以分担,压力相对没那么大。
但如果生到三胎的话,有一个理由就特别突出,即小孩的性别。尤其在还有重男轻女观念的地方,家庭或家族希望可以生男孩。如果第一胎是女孩,便会想试试看是否能在二胎生到男孩,如果第二胎还不中,就可能会勉强一把再试试看第三胎。
我们可以初步看出,生育的确需要理由,而且这样的理由还不一定、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完全不由经济因素决定。仅仅用“钱”去讨论生育情况,绝对是走错了方向。
上一篇: 知道了🐽光明大厅房卡多少钱一张🐶教你省钱
下一篇: 7分钟了解📣新八戒牛牛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