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最动人的音符;创建,是最华美的乐章。
行走禹州,一幅幅文明新画卷随处可见: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社会治理优化提升、文明风尚浸润人心……近年来,该市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统领,坚持城市“颜值”“气质”内外兼修,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持续提升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惠民生:筑牢幸福文明根基
走进禹州市粮油公司家属院,早不见路面破损、污水横流的旧貌,而是道路平整、管网通畅。“不买房不搬家,老房就地变‘新房’,住得舒心多了。”72岁的居民王兴元说。
把群众的需求作为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禹州市委、市政府着眼共建共享美好城市,在惠民生、补短板项目上舍得投入。去年全市有21个老旧小区、24条背街小巷、7条出行道路完成改造升级,新增街头游园、口袋公园12个,“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生活常态。近5年来,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均在70%以上。
重实践:创新激发澎湃动力
“手腕要柔,步子要轻,扇子要舞出弧线……”7月20日上午,禹州市颍川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彩扇翻飞,乐声悠扬。在专业舞蹈老师的指导下,57岁的陈领辉领着一帮老姐妹,正排练得有声有色。
“以前我们是照着视频比画,今年跟街道反映想找专业的老师教,没承想这免费的培训就成了真。”陈领辉笑着说。
“新时代文明实践能否真正惠及群众,关键在于活动内容是否符合百姓实际需要。”颍川街道宣传干事潘高锋介绍,该街道梳理汇总线上线下群众需求形成“需求菜单”,协调各部门、社会组织设计“服务菜单”,建立了由6类73个文明实践项目组成的项目库,通过群众“点单”、街道“接单”的模式,协调各方资源精准推送服务,让文明实践真正走进群众心坎里。
像这样的生动场景,如今在禹州市777个文明实践阵地精彩上演。
聚众识:全民参与汇聚合力
7月22日清晨,家住禹州市庙场胡同的王金辉像往常一样去上班,从车棚里推出电动自行车后,头一件事就是戴好头盔。“讲文明,要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他说。
如今的禹州,斑马线前,机动车减速让行;骑行时,自觉佩戴安全头盔……不断提升的文明交通素养,是禹州市厚植文明沃土、常态长效开展文明创建的缩影。
文明重在建设,道德贵在躬行。在禹州,从机关干部到普通市民,从企业职工到中小学生,每个人都积极投身文明创建,汇聚起强大的文明合力。
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接近20万人,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吴新芬、“最美村官”周遂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杨松璞等一大批彰显时代新风正气的先进典型,构成了令人赞叹的“禹州好人现象”。
“城市的进步和成长,永无终点。”禹州市委书记陈涛说,要永葆初心如磐的定力,迸发全民创建的活力,绽放常创常新的魅力,全力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河南日报记者 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