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特警的“好搭档”装甲车。 裴树恒 摄
无人巡逻车。 余一卓 摄
7月10日,焦作市公安局情指行一体化中心民警借助数据信息,精准处置各类警情。 陈少杰 摄
周口市淮阳区公安局北关派出所民警驾驶警用巡逻平衡车巡逻。杨奇龙 摄
提起公安民警的硬核装备,你能想到啥?是高铁站威武的装甲车?是自动驾驶的无人巡逻车?还是空中悬停的警用无人机?
这些装备有哪些高超本领,在实际执法中能解决哪些难题?近日,本报记者走进警营,探访公安机关的硬核科技,看高新技术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赋能平安建设。
情指行一体化中心统揽全局的“最强大脑”
7月19日,走进焦作市公安局情指行一体化中心,一块智能大屏映入眼帘,警力分布等警务要素在这里“一屏通览、一屏通管”:屏幕实时显示全市及下辖县(区)的重点区域、路段的视频监控画面,全市治安、刑事、纠纷、求助类警情和案件态势一目了然。
屏幕前方是110接警台,岗位民警24小时值守,警情信息在这里不断汇集,又不断派发给一线民警。
乍看,这里似乎并没什么特别,但它却扮演着全市公安机关“最强大脑”的角色。
情指行一体化中心负责人郝宏强介绍:“根据市县主战要求,我们进行了数据资源整合,可以为全市的案件侦破提供全方位可视化支撑。”
一次,武陟县一家超市收银台现金被盗,中心接到武陟县公安局的协查请求后,民警立即介入开展视频追踪,很快锁定盗窃嫌疑人。原来,嫌疑人得手后逃窜至市区一家娱乐场所挥霍,中心立即通知属地派出所展开抓捕。面对突然出现的警察,嫌疑人一脸惊愕:“你们咋恁快?”
这里还是多警种联合作战的决策中枢。据介绍,情指行一体化中心与网安、反诈、刑侦等警种建立了线上线下全天候协作机制,侦破案件时,多警种同步上案已成常态。全市“小案快破”破案率95%,72小时破案率63%。
郝宏强举了个例子,假如某小区发生敏感案事件,中心接警后,会就近指派巡特警、街面巡组及属地派出所出警。同时,联合作战机制启动,分析研判犯罪嫌疑人各种信息及其潜在危险行为。交警部门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最优出警路线;法制民警全程监督执法过程,提供执法指导,确保合法合规,这些信息会实时通过对讲机和警务通端“情指智慧APP”同步传送给一线执勤民警。
不仅能在案事件发生后快速响应,情指行一体化中心还能防患未然。
“警情信息是社会面的‘晴雨表’,我们使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和模型算法,将一段时期内接收到的警情信息进行汇总分析,研判公共安全风险隐患点,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郝宏强说。
中心吹哨,警种报到。如今,在我省,情指行一体化中心正如其名字一样,切实承担起汇集信息、研判决策、指挥行动的职能,成为公安机关合成作战的“指挥官”,党委、政府决策的“智囊团”。
“情指行一体化中心的发展壮大,有利于应对更加严峻复杂的形势,为公安机关精准快速反应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这是公安机关全面落实‘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的有益探索,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在未来的警务运行中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河南警察学院侦查系教授王彬说。
智慧交通应用交通管理的“小能手”
动动鼠标、键盘,通过监控屏幕,便可知晓道路堵点在哪儿,实时调配警力采取疏导措施。如今的交通管理,已高度智能化。
早晚高峰时段,郑州市科学大道从高新区万达广场到长椿路路段时常出现拥堵,郑州交警通过道路监控平台分析研判交通流量规律,优化了信号灯配时。“最近明显感觉道路舒畅多了。”经常驾车走这条主干道上下班的市民李女士说。
顺畅出行,离不开智慧交通的助力。
走进郑州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指挥中心,记者看到,全市各个主要路口的人流量、车流量都实时显现在屏幕上,民警在这里远程指挥现场执勤交警采取分流疏导、临时交通管制等措施,有效解决了以往现场执勤民警只知局部情况而不知全部路况的问题。
同样提升出行体验的,还有日益普及的绿波带。“依托智慧交通大数据,我们充分考虑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流量,通过调整交通信号灯配时,确保驾驶员只要在某个时速范围内行驶,便可以在绿波带内顺利通过多个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减少等待时间。”郑州公安交管局科研所民警李楠说。
采访当天上午8时许,记者驾车从中州大道东风路交叉口出发,沿着东风路一路向东体验绿波带,沿途虽然交通信号灯较多,但一路下来,只等了两个信号灯。目前,郑州已有151条道路实施道路交通绿波带建设。
驾车出行发生交通事故,一个视频电话就能搞定?没错,这就是交通事故视频快处。据了解,交通事故视频快处主要适用于当事各方对事故事实及事故责任无争议的轻微交通事故。
在郑州公安交管局视频快处中心,记者目睹了一起轻微剐蹭交通事故的视频快处流程。
“嘟—嘟—嘟”,随着“交管12123”交通管理系统视频通话铃声响起,民警按下接通按钮,视频那头,发生交通事故的驾驶员便与交警建立视频通话。
“请问您是车主本人吗?”“请调转摄像头朝向事故车辆”,民警远程指挥驾驶员将现场情况上传“交管12123”APP,并对双方进行定责,确定双方无异议后,电子交通事故认定书便推送到了双方各自手机上。
“电子认定书与民警现场出具的事故认定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可以成为后续理赔的法律依据。”郑州公安交管局事故处副处长周富强说。
事故视频快处减少了民警的出警时间、事故车辆的等待时间,减轻了交通拥堵,实现了多方共赢。数据显示,目前对于适用视频快处的交通事故,从接警到处置完毕仅需8—10分钟。
依托“交管12123”交通管理系统强大的数据支撑与即时响应能力,目前郑州市已实现12123事故视频快处全覆盖,交通事故处置效率大幅提升。
智慧巡逻设备快速反应的“行动派”
“请不要慌,我们的无人机已经锁定您的位置,民警将迅速赶往救援。”7月10日,鹤壁市鹤山区公安分局接到报警,一名老人外出后走失,辖区民警通过查看监控视频推测老人进入附近山林,决定使用警用无人机寻人,通过机载的热成像设备,很快发现了老人行踪。
“无人机能通过空中视角探查地面警力难以到达的区域,如悬崖峭壁、深山密林等,当警情发生在这些区域时,它们就是一支‘奇兵’,命令下达,一往无前。”鹤壁市公安局科技科民警常成说。目前,我省多地已建立警用无人机队伍,积极推进无人机在警务中的实战应用。
地面警务中也有智慧化无人装备——无人巡逻车。
在鹤壁街头,常成指着一辆正在行驶的无人巡逻车告诉记者,它具备自动驾驶功能,只需采集目标区域地图,规划好路线,便可按照预定路线巡逻,遇到障碍后能自动绕行或刹停,发生紧急情况可切换人工接管干预。无人巡逻车配有多部监控设备,可以在巡逻中将现场巡逻画面和抓拍数据实时回传至综合指挥室。
“无人巡逻车有效分担了民警的勤务负担,让民警有更多精力去处理更为复杂的、机器难以替代的工作,警务配置更加科学高效。”常成说。
与外表呆萌的无人巡逻车相比,巡特警专用的装甲车更显威武霸气。
7月20日,周口东站,一辆黑色、高大的装甲车静静地停在站前广场一角,颇具震慑气势。“这个‘大块头’灵活得很,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周口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警航特战大队大队长高峰笑着说。
它有啥绝技?高峰说,装甲车配备了专网通信设备,即使在现场通信信号较弱的情况下,也能保证良好的通信质量,让后方指挥与前方的指令无缝衔接。同时,它还配备了九管防暴发射器、声波驱散器等应对突发暴力事件的硬核装备。
“在整体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的当下,这个‘大块头’投入实战的场合不多,更多的是震慑。”高峰补充道。
除了“大块头”,还有更为轻巧灵活的警用巡逻平衡车。在广场、在公园,民警驾驶平衡车巡逻的身影总能引来群众关注的目光,它们也是民警快速反应的帮手。
周口市淮阳区公安局北关派出所副所长杨奇龙说,辖区的太昊陵广场面积较大,以前在广场巡逻拼脚力,现在10分钟的脚程,2分钟就能到达。
当警情发生,这些智慧巡逻设备是民警的“最佳搭档”,是反应迅捷的行动派,更是平安的无言守护者。
规范执法装备公平正义的“监督员”
接警后,抵达现场前,打开胸前佩戴的执法记录仪,是公安民警的习惯动作。这个小物件,有啥神奇之处?
“它的功能可不小,能够全场景记录现场音视频,同时,还具有数据加密后储存功能,确保记录的客观性和安全性。”开封市公安局龙亭分局法制大队负责人王磊说。
公安机关的执法水平关乎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切身感知。“一方面,如果当事人对民警的现场处置有争议,执法记录仪记录的画面将成为给民警以清白或还群众以公道的有力证据;另一方面,画面实时传给后方,也便于后方法制民警对民警现场执法予以指导、监督,督促民警在执法时规范使用执法语言。”王彬说。
据了解,目前公安机关使用的4G或5G执法记录仪,一般具有GPS定位、夜视功能,可以自动定位执法位置,并满足夜间出警条件下的高清录制、传输功能。
有便携的微型智慧终端,也有从全流程考量的智慧执法办案阵地。
在济源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负责人朱芳坤告诉记者,这里集执法办案、涉案财物管理、案件管理、执法监督、合成作战、远程会见、远程提审、庭前会商、刑事速裁、五项体检等功能于一体,极大方便了民警办案。
据介绍,在中心建成前,民警办案不但要开展询问讯问,还要送法制部门审核、带着嫌疑人跑医院体检、将嫌疑人送往拘留所或看守所关押,整个流程耗时耗力,安全隐患还非常大。现在,除了案件审讯由办案民警负责外,信息采集、等候看管、体检、集中送押等工作都由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专人完成。
嫌疑人在进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后,入区登记时就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进行人像自动比对,是否有前科一目了然,之后会有专门派驻于此的医务人员对嫌疑人进行初检,确保审讯过程嫌疑人人身安全。审讯完毕后,不出中心即可进行网上呈报审核、审批,办案全流程都在视频监控之下。智能化、电子化、可追溯,对民警和嫌疑人既是约束,也是保护。
“以前办案总担心执法不规范、不安全,现在只需进‘一扇门’就能一站式办妥所有事项。”办案民警任亮说。
根据公安部部署,目前,我省多地已完成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正在进一步提质增效,智能化、流程化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正成为公安机关公平、公正执法的有力支撑。
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科技给公安工作现代化带来的新气象。这些硬核的新装备、新应用,折射出的是公安机关人民至上的执法理念。相信随着智慧警务的迅猛发展,公安机关高质量执法将更有底气,群众对更高水平平安的期待将更有保障。(河南日报记者 周青莎 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