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提供具体的两个关键信息呀,没有关键信息我没法准确进行描述呢。
撰文丨董鑫 余晖
国务院总理李强7月24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出席中欧企业家座谈会。
李强指出,希望双方企业秉持开放态度、紧密对接需求,深化在产业投资、联合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合作,为中欧共同发展增添更多力量。
据《新闻联播》画面显示,出席座谈会的中方企业家包括: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中芯国际董事长刘训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伟平等。
欧方企业家包括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佟欧福,赛诺菲执行副总裁杜瓦尔,诺基亚大中华区总裁马博策,默克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默克中国总裁何慕麒等。
此次座谈会,还有两个重要关键词。
第一,深化合作。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中欧关系又站在一个关键历史节点。当前,中欧关系正值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
回看建交50年的历程,中欧双方交流合作成果丰硕,经贸合作是“压舱石”——双边贸易额增长超过了300倍。
我国和欧盟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我国是欧盟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欧盟是我国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不妨再来看几组数据。
2024年中欧贸易总额为7858.2亿美元,同比增长0.4%。今年上半年,我国对欧盟进出口2.82万亿元,同比增长3.5%,平均每天进出口超过150亿元,相当于建交时一年的贸易值。上半年,欧盟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2.9%。
从具体贸易数据看,中欧双方经贸合作正在不断深化。
一方面,产供链加速融合。比如,中欧汽车技术优势互补,共同助推产业发展向新向好。上半年,我国对欧盟出口汽车零配件增长9.7%,从欧盟进口大型客车变速箱、车用柴油机分别增长了40.8%、65.2%。
另一方面,消费市场深度对接。中欧同为全球重要消费市场,互为第一大消费品进口来源地。上半年,我国自欧盟进口医疗保健品、箱包、首饰等占我同类产品进口比重都超过了6成。我国对欧盟出口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笔记本电脑都实现了较快增长。
如今,中欧双方走向“下一个50年”,面临着新的形势,国际局势动荡加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甚嚣尘上。
在不确定性加剧的大前提下,中欧合作的战略意义也正在进一步凸显。
在此次座谈会上,李强表示,“中欧可以聚焦服务贸易、科技创新、绿色经济、第三方合作等领域,培育更多合作新增长点。”
第二,妥处分歧。
大国之间的关系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中欧关系也是如此。
7月18日,欧盟宣布在第18轮对俄制裁中将部分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列入清单。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欧方做法有违中欧领导人共识精神,对中欧经贸关系和金融合作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中方敦促欧方,立即停止列单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错误做法。”
中欧双方要在沟通中凝聚共识。
在此次中欧企业家座谈会上,李强表示,双方要打造良性竞合关系,推进更高水平的对接协同,打造出更加稳定高效的产业生态,共同把握未来机遇。
他说,“中国将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公平竞争保障,欢迎更多欧洲企业深耕中国。希望欧方为赴欧中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冯德莱恩表示,欧中互为重要经贸伙伴,欧方愿以庆祝欧中建交50周年为契机,同中方加强贸易、投资等领域合作,共同促进产供链稳定,妥善处理分歧,创造良好合作和营商环境。欧方无意同中国脱钩,欢迎中国企业赴欧投资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