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18日,黄河科技学院受昆明城市学院、昆明文理学院、文山学院、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邀请,分别在四所院校成功开展了五期 “应用型高校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 工作坊培训。此次系列培训基于OBE理念,聚焦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吸引了427名高校教师参与,为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新思路与实践路径,有力助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开班仪式
在各院校的开班仪式上,校领导们的致辞饱含对课程改革的深刻思考与热切期待。
昆明城市学院董事长张南红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培训是学校贯彻落实《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期望参训教师珍惜此次向全国民办教育标杆院校学习的机会,深入掌握产业需求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论,将项目化教学、知识建模等核心改革方法切实转化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实际成效,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昆明文理学院院长戴世平在致辞中强调,专业与课程建设是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人才的关键,期待教师们在服务评估大局、锚定应用型转型、珍惜机遇、以学促干等方面取得进展,学以致用,切实将培训成果转化为迎评促建的实际成效。
文山学院校长谷雨在致辞中指出,应用型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其课程体系与产业前沿的动态适配性,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成败。学校积极推动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此次培训将助力教师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打造更贴合时代需求的课程体系。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董事长何雨珊在致辞中回顾了学校的办学历程,强调“课程改革是应用型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期望教师们能够汲取先进经验,推动学校课程建设迈向新台阶。
黄河科技学院执行董事、校长杨保成在致辞中对四所高校的诚挚邀请表示感谢。他指出,应用型高校要以专业建设为引领、教学管理为支撑、课程建设为基础,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体系。他强调,在AI技术重构教育生态的今天,唯有通过校际协同创新,共建“产教融合课程开发共同体”,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赠书仪式
杨保成代表学校向昆明城市学院、昆明文理学院、文山学院和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赠送了凝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智慧的《应用型高校本科专业产教融合型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丛书。
签约仪式
杨保成和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校长钱素平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应用型人才培养领域开启深度合作,为高等教育改革注入新动力。
专家报告环节
三位专家围绕产教融合、专业需求调研、专业高质量建设等内容作报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郭建如以“产教融合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为题,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证数据,阐述了产教融合在构建高等教育体系、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以及高校转型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杨保成作“聚焦产业需求 深化综合改革 应用型高校本科专业高质量建设的战略思考与实践创新”专题报告,系统剖析了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专业结构适配度不足、人才培养支撑度薄弱、质量标准体系化欠缺等问题,着重阐释了黄河科技学院破解难题的综合改革思路和实践探索。李海霞以“产业需求导向下的项目化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为主题,详细解读了基于产业需求导向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创新实践。
专业和课程建设分享环节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会计学专业五个专业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课程体系构建的创新实践。各专业立足产业发展前沿,通过深度分析行业标准与岗位需求,系统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聚焦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打造了模块化、递进式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同时结合专业优势与区域特色,探索形成了差异化的人才培养路径。专业建设经验分享充分展现了各专业在产教融合、实践育人等方面的创新成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黄河科技学院李文方等九名骨干教师立足教学实践,从项目化教学实施、专业基础课重构、公共基础课转型、应用型课程建设等不同维度分享了产教融合型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与教学改革成果,为深化应用型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和创新思路。
实操环节
黄河科技学院课程改革核心团队成员宋毅、杨晓艳、陈永方、杨颖四位教师分别围绕产需调研、课程知识建模、教学设计的技术与方法等内容,通过理论讲解、分组实操、现场指导等方式,指导教师绘制产需脑图、创建课程知识建模图、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案,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坚实的知识体系基础。
产需脑图实操培训
课程知识建模和教案设计实操培训
结业仪式
结业仪式上,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亢志勇为参训教师代表颁发了结业证书。
此次工作坊培训,是黄河科技学院在应用型教育领域经验输出与交流合作的重要实践。未来,黄河科技学院与参加培训的各院校将以此次培训成果为契机,持续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同时,也期待与更多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领域开展更深入、更广泛的合作,共同探索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