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为何“咬”舌头?诺奖得主做客上海自然博物馆,用生活“烹饪”化学大餐
创始人
2025-07-22 01:21:00
0

东方网记者王佳妮7月21日报道:上海科技馆品牌教育活动“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最新一期活动日前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举行。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教授本·费林加,围绕化学与分子科学领域的前沿话题开展主题讲座,搭建顶尖科学家与公众对话的桥梁。

现年73岁的本·费林加是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杰出学者,因其在“分子机器”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荣膺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不仅是荷兰皇家艺术和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更于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其学术成就和国际影响力斐然。

在讲座中,费林加以《发现的乐趣》为题,回顾了他和团队在“分子马达”和“分子开关”研究上的突破性进展。他详细阐释了如何通过精密的化学合成,构建出能在纳米尺度上实现可控运动的分子机器。他指出,合成化学的创造力已超越自然设计,为构建微观分子世界提供了无限可能,从药物到显示器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他特别强调,当前核心挑战在于实现纳米尺度运动的精确控制与动态分子系统的开发,这预示着分子纳米科学的未来将充满无限潜力。

讲座结束后,费林加与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进行了一场题为“生活中的化学”的精彩对谈。倪闽景强调,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此类高水平的科普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公众对化学魅力的认知,激发科学兴趣。

本次活动费林加也携其新书《令人着迷的化学:生活中的分子》进行现场签售。书中以日常现象为切入点,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揭开化学的神秘面纱:维生素C如何对抗坏血病?为什么菠萝会“咬”舌头?液晶屏幕的诞生竟源自一次意外发现?石墨烯为何被称为“未来材料”?肌肉收缩的“引擎”是什么?书中不仅涵盖咖啡因、乙烯、黑色素等耳熟能详的分子,还探讨了化学在历史关键时刻的角色——从古代埃及的香水配方,到战争中使用毒气的科学反思,再到现代药物的革命性突破。每一章都融合了科学原理、历史轶事与生活应用,让复杂的化学知识变得鲜活易懂。

“我写了一本关于日常生活中分子的书,因为分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的未来将由年轻人创造。所以在书中,我解释了化学为何如此重要。从智能手机到汽车,再到生物制药,我想鼓励年轻人感受到科学之美,尤其是化学之美。”费林加呼吁年轻人多做实验,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成为未来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泽连斯基:乌俄新一轮谈判计划于... 泽连斯基,这位乌克兰的领导人,正积极推动着乌俄局势的发展。新一轮谈判计划于 23 日举行,这无疑是各...
南通卓进半导体取得轮毂刀片同心... 金融界2025年7月2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南通卓进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轮毂...
特朗普政府公布FBI关于马丁·... 特朗普政府公布 FBI 关于马丁·路德·金的记录这一事件引发广泛关注。马丁·路德·金是美国民权运动的...
太阳能一体化路灯 这是(创阳照明电器是市政路灯太阳能路灯厂家,专业生产太阳能路灯,市政路灯,智慧路灯,庭院景观灯!源头...
地球磁场下降,会变成“第二火星... 地球磁场,这个无形的守护者,长久以来为我们的星球遮风挡雨。然而,一项最新的科学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
京东,一天连投3家机器人公司 记者丨石恩泽 编辑丨孙超逸 7月21日,在深圳,有两家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宣布最新融资消息。 一家是众...
打造机器人的“体检中心”!北京... 机器人检测标准化建设正迎来加速发展期。 近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北京人形”)正式发布...
京东、美团、阿里争相下注 大厂... 来源: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7月21日讯(记者 敖瑾 黄心怡)互联网大厂的“战火”,正从外卖战场蔓延...
华宇电机取得带散热口防护结构的... 金融界2025年7月2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荣成市华宇电机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带散...
我国科研团队首次观测到铝-20... 2025-07-20 13:20:47 作者:狼叫兽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原子核奇特衰变研究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