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校陷入“互撕”局面,纷纷指责对方虚假宣传。这种激烈的对抗不仅影响了学校的声誉,也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困扰。叫停这场“招生仗”至关重要,不能让招生乱象继续蔓延。更需彻查到底,对双方的宣传行为进行全面、公正的调查,以明辨是非,还教育环境一个清明。无论哪一方存在违规行为,都应受到严肃处理,以此为戒,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维护教育的公平与公正。
学校之间的口水仗,伤敌又自损,闹得如此难看,背离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初衷。这对学校声誉的损害,才是招生季里刺眼的“招生减章”。
据极目新闻报道,近日,毕节市两所民办学校相继公开发声明,指责对方学校中考和高考数据造假,并进行虚假宣传。7月20日,此事已引起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
涉事学校为毕节梁才学校和七星关东辰实验学校。梳理大致脉络,其实可以算是一种“网络互殴”。7月14日,先是梁才学校发声明称,对方学校“管理干部陈某某”在家长群里使用诸如“凉菜”“作不了弊”等言语对梁才学校进行诽谤,侵害学校声誉。然后称,七星关东辰实验学校对高、中考成绩进行虚假宣传。
同日,七星关东辰实验学校也“回敬”一篇声明,称上述在家长群内的发言并未提及对方学校,是梁才学校自己对号入座,然后否认自己宣传过学校高考、中考数据,同时指出梁才学校涉嫌虚假宣传。
眼下正值招生季,各校为招生揽才使出浑身解数,以求赢取青睐。若真有“招生仗”,按常理,只有包装得正派得体才有赢面。而审视此事,毫无体面可言。目前,两校的相关声明均已撤销,据梁才学校工作人员所说,经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介入协调,两校已握手言和。
再看两校的声明,就像私下里的八卦、聊天,何以上升到学校层面,盖着明晃晃的学校公章,还带出成绩数据造假疑问,这值得追问。最初若只是个人言辞失当,聊天边界失了分寸,只要不是恶意中伤,无心之失可不用太计较。但两则声明言之凿凿,互相指控对方存在成绩数据注水和造假的问题,就不再是私人行为了。这关乎公共利益,理当有进一步调查。
民办教育促进法对学校“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者广告”行为有相关规定,如果“美化数据”、虚假宣传行为的确存在,本质是为提升“招生广告”效力,应当追责。到底有无此行为,是技术故障还是主观为之,需有权威调查回应。双方的声明,也如同举报信,应以真相回应人们关切,而非一删了事。
在两校“互撕”背后,其实反映出了教育评价的单一。学校对考试成绩过于重视,以此攻击对方,也说明多元的教育评价体系道阻且长。
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还得是教育实力,教学质量过硬,学生不仅分数高而且各方面素质上佳,这种口碑自然吸附英才。成绩数据造假没有任何意义,还可能违法违规。而学校之间的口水仗,伤敌又自损,闹得如此难看,背离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初衷。这对学校声誉的损害,才是招生季里刺眼的“招生减章”。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李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