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才刚刚崛起,中国公司都还很年轻,To B是一场长跑,未来更重要的是踏实解题和落地。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AI时代,数据被誉为“新石油”。
然而,大多数公司却正深陷“数据沼泽”。一方面,内部信息杂乱无章,传统BI(商业智能)无法适应非结构化、动态的数据流,数据无法支撑企业的经营决策。
据Gartner研报,企业平均只使用了不到20%的数据,甚至更少,大量数据价值被埋没。
另一方面,数据和知识割裂。业务数据,沉睡在分散的ERP、CRM等系统中,而知识,则散落在零碎的文档报告、会议纪要和员工头脑中,企业无法整合、调用、形成高质量的知识数据,AI大模型落地迟缓。
当前,数智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答题,企业极度渴求智能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
政策端,这也是建设数字中国、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以及加速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内在要求。
十万亿数字经济澎湃,部分科技公司,如火山引擎、蚂蚁数科、合合信息等,直面难题,勇敢“拓荒”。
他们用AI重构大数据,落地大数据AI Agent,帮助客户最大化释放数据价值,并重构商业逻辑。与此同时,自己也实现了可持续、高质量的成长。
长期以来,在中国,To B被认为是一门苦生意。
但如今,To B“新势力”正闯出一条新路。
1 | AI Agent「解题破局」
2025年,AI Agent爆发,为破解“数据困境”提供了新思路。
对比传统BI,大数据AI Agent的基本功同样扎实,数据分析准确,能瞬时输出丰富、易懂的可视化图表。
不同的是,AI Agent还能根据用户需求,自动生成结构清晰、内容详实的行业报告。并在输出报告后,深度挖掘、分析数据变动的原因,最终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决策方案。
某知名零售企业,正是受益者。AI Agent在深度分析销售数据后,精准洞察出了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销售热点和痛点,并为其定制了个性化的营销策略。如今,该公司的销售额已显著增长。
此外,得益于“即插即用”的MCP技术的发展,AI大模型与外界高质量数据源之间的协作壁垒已经被彻底突破,大数据AI Agent正成为部分企业员工的标配。
对此,一位员工深有感触。过去,活动运营必须通过IT部门提取数据才能验证方案,流程漫长。而现在,他只需要用自然语言和AI Agent对话,数秒后,就能获取数据报告和针对性的运营策略。
另一位采购员工透露,公司的AI大模型接入启信慧眼MCP后,查询供应商的法人资料、经营数据、诉讼风险等信息的效率大幅提升,“终于可以从繁琐、高压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了。”
这便是AI Agent的“魔力”,数据不再是静态资产,它成为了流动的活水。
当然,数据生产力全面重构、升维的背后,离不开中国AI公司的创新实践。
目前,行业内主要有两类玩家:
其一是科技大厂,字节跳动旗下的火山引擎已经全面开放企业数据智能体Data Agent,蚂蚁数科将联合行业伙伴,推出超百个金融场景智能体解决方案。
其二是垂直领域的AI产品公司。
近期,合合信息基于“天枢、天璇、天玑”三大底层技术平台,将旗下的启信慧眼,升级为商业数据智能决策企业级AI产品。
据悉,“蝶变”后的启信慧眼,依托AI赋能的数据建模、数据挖掘及知识图谱技术,将行业Know-how沉淀为通用型产品,并能为企业客户提供供应链风控、应收账款管理、金融风控、寻源拓客等核心场景下的智能分析与决策应用。
另外,针对“数据断层”的挑战,合合信息已经上线了启信慧眼MCP接口,赋能AI大模型高效、安全、精准地获取启信慧眼的各类数据维度,以帮助企业开展数据分析、数据处理等工作。
他们率先解题破局,已经收获到了“果实”。以合合信息为例,启信慧眼日均风险扫描量已超2000万次,累计为客户拦截风险损失预估超200亿元,寻源拓客效率平均提升30%-50%。
2024年,合合信息在赋能上海贝岭、某外资汽车零部件巨头等公司转型数智化的同时,B端业务也实现了稳健增长。
在宏观波动周期,大多数To B公司营收降速、巨额亏损,甚至濒临死亡。
但以合合信息为代表的“新势力”,却找到了To B新范式:以AI为“马”,助力B端客户挖掘、释放“数据金矿”的价值,进而实现降本增效,或打造新的商业增长点。最终,双方共赢。
2 | 硬核技术和「百花齐放」的落地场景
AI Agent是大模型应用的最重要载体之一,正在风口,但大多数公司只是纸上谈兵、画PPT。
火山引擎、蚂蚁数科、合合信息等To B“新势力”更脚踏实地,他们创新落地了大数据AI Agent,并深入到产业的“田间地头”,解决了实际难题。
背后,源于硬核的AI技术实力。
字节、蚂蚁等科技巨头,云计算+AI双轮驱动,大模型的综合能力已全球领先。
合合信息等垂直领域的AI产品公司,没有那么宏大的科技叙事,但他们的深度学习、自然语言理解、数据挖掘与知识图谱等自研AI技术,同样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AI Agent重构生产力,离不开高质量数据,它是驱动大模型的“核心燃料”。上述头部玩家各自拥有差异化的数据库。
字节旗下有抖音,短视频、电商数据丰富。蚂蚁旗下有支付宝、网商银行,蕴藏着丰富的交易、金融等数据。
合合信息长期聚焦商业大数据,旗下的启信宝已汇集国内超过3.4亿家企业等组织机构的2000亿条实时动态数据,包括工商、股权、司法涉诉、失信、舆情、资产等多维度信息。
基于此,他们的大数据AI Agent构建出了差异化能力,正在不同的细分场景落地。
目前,火山引擎Data Agent主要应用在零售行业,分析用户行为、提供营销决策的支持。蚂蚁数科的金融智能体主要应用于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及财富管理、营销增长等具体场景。
公开资料显示,合合信息在银行、证券、物流、制造等行业备受青睐,其已覆盖6大国有行、12家股份行的总行或分行,以及国内总资产规模Top10的证券公司。
近几年,中国企业国际化如火如荼,但地缘风险也与日俱增。对此,合合信息旗下启信慧眼基于AI技术,推出了“世界风险地图”供应链风险管理方案,受到了出海中企的欢迎。
而这,还只是开始。
中国经济千行百业,已经登记注册的经营主体近1.9亿户。AI时代,所有企业的数据资产,都值得用AI重构一遍。
可以预见,未来,大数据AI Agent的落地应用场景将会更加丰富,“百花齐放”。
3 | 大数据ToB的「长坡厚雪」
过去,To B生意很难做。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企业对软件并没有刚性需求。
有免费或低价的解决方案,就用。没有数字化工具,就多雇一个员工,再加加班。
但近几年,AI崛起,尤其是今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让人们看到了AI带来的想象力。
企业主、政府机构已经意识到,“AI+大数据”是必答题。据IDC调研,有超过50%的中国500强数据团队,希望在未来一年能使用AI Agent来实现数据准备和分析。
今年5月,政策也加了把“火”,国家数据局印发《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重点提及“人工智能+”、释放数据活力,并要求到2025年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超过10%——至少13.5万亿元。
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也显示着,大数据To B是一条长坡厚雪的赛道。
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To B科技公司都能吃到“蛋糕红利”。
他山之石,借鉴美国的发展经验。过去3年,美国大数据分析公司Palantir ,通过AI平台帮助企业客户整合数据,助力智能决策,实现了业绩的强劲增长。2025财年Q1,营收增长39.32%,净利润大增105.26%。
它成为了AI大牛股。截至7月18日,其股价年内已上涨102.99%,市值超过3600亿美元。
全球To B巨头Salesforce,也在积极拥抱AI。今年3月,它推出了具有新功能的Agentforce 2dx。同时,Salesforce已经用AI打通了数据分析平台,客户能随时调用其数据分析、洞察能力,直接支持营销、销售等业务。
正因此,客户对Salesforce的依赖度有所增加。2026财年Q1,其扭转颓势,实现超预期增长,营收同比增长了7.62%。
无独有偶,全球领先的企业征信及商业信息提供商邓白氏,也正加速AI转型。它拥有全球近6亿家企业信息的庞大商业数据库,已经推出了企业大数据生成式AI应用ChatD&B。客户通过自然语言对话,就能轻松获取风险画像、财务信息、ESG等数据和商业洞察。
截至目前,全球超过90%的500强企业都是邓白氏的客户。
综上,一个明确的趋势是:他们都All in AI,用AI帮助客户“盘活”数据资产,实现了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借此,自己也获得了业绩增量和估值溢价。
对比中国,尽管To B行业整体还不够成熟,但能看到,部分头部公司,如上文提到的火山引擎、蚂蚁数科、合合信息等,已经在做同样的事。
参考美国同业,未来,他们也有望收获AI红利。
但同时,也别忘了,AI技术才刚刚崛起,中国公司都还很年轻,To B是一场长跑,未来更重要的是踏实解题和落地。只有坚持长期主义,久久为功,才能稳健穿越周期,基业长青。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