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裴熔熔 文 李博 摄影】 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稻田里,多彩小火车轻快穿梭。坐上晃悠悠的低空缆车,稻田香随风拂面而来。白墙黛瓦的朝鲜族民居掩映其间,如沐雨后清新整洁,在这里可以体验打糕制作、辣白菜腌制等非遗体验活动,也可以品上一杯咖啡,听伽倻琴弹上一首《红太阳照边疆》。
这里是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吉林省主题采访活动的其中一站——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一个“水村山郭酒旗风”照进现实的地方。这里也是“中国北方稻米第一村”。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早在唐朝渤海国时期,延边地区所产的“卢城之稻”就名闻一时。“其米重如沙,亮如玉,汤如乳,溢浓香”,被誉为稻米中的极品。
“光东村地处北纬42度,环境优良、水源充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为优质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中国一汽驻村第一书记时彦鹏介绍道。
光东村水稻种植区位于海兰江流域平岗平原,其稻田直接引灌海兰江水。该条发源于长白山脉和龙甑峰岭的水系,流经火山岩地质带,富含钙、镁等矿物质,为稻米生长提供了天然养分。
“我在日本待了7年,那边的大米做得很精细,价格也高。但对比下来,咱光东村的稻米毫不逊色,而且国内市场更广阔。”和龙市东城镇淳哲有机大米农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淳哲有机公司)总经理金君告诉记者,他返乡后联合叔叔创立“吗西达”品牌,推行统一施种、育苗、插秧、管理、收获的模式,依托本地自然资源生产经营绿色有机大米。
去年,该公司销售有机大米1200多吨,较10年前增长六七倍,单价也近乎翻倍,还成功带动光东村及周边40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
漫步在风景如画的稻田间,一块“光东村数码农场”的牌子吸引了众人好奇——赋予每株水稻身份证。这背后是科技的力量,亦是光东村筑牢“中国北方稻米第一村”IP的终极秘籍。
据介绍,这里主要用于水稻培育。每一株水稻都进行单株育苗和单株插秧,并与种子库中的品种信息一一对应。通过数字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的管理体系,全面搜集并研发出各种品种的DNA信息和表型数据,从而实现对目标品种的精准培育,大幅提升育种效率,以高科技种子“芯片”成果,带动产业升级。
类似的“黑科技”遍布光东村171公顷水田:智能温控大棚提前育苗期40天,智慧物联系统精准监测全流程数据……通过资源整合、科技赋能和品牌建设,目前光东村水稻亩产约1000斤,高产可达1200斤;价格从每斤两三元涨至最高近50元,还远销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
以农业为根基,光东村还通过党建+集体+企业模式,整合闲置宅基地,实施农旅融合,打造了集田园风光、民族特色、休闲农业、餐饮民宿等为一体的现代农村田园旅游项目,成为全国旅游重点乡村。
时彦鹏透露,2024年光东村累计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旅游收入436万元。村集体收入连续两年突破百万元,较10年前增长10.2倍;村民人均纯收入2.4万元,较10年前增长3.8倍。“中国北方稻米第一村”的金字名片,在科技创新赋能中,愈发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