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一交易场所,赫然出现令人震惊的一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竟被公开售卖。那醒目的“警示牌”本应起到警示作用,然而此刻却仿佛成了一种讽刺。这些珍贵的生物,本应在自然的怀抱中自由栖息,却被不法之徒摆上货架,待价而沽。这不仅是对法律的公然践踏,更是对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这种行为无异于自掘坟墓,让我们的生物多样性面临巨大威胁。我们必须坚决抵制和打击此类非法交易,守护好这些国家的瑰宝,让它们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延续生命的奇迹。
近年来,我国鸟类栖息地生态质量显著改善,鸟类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目前全国共有鸟类1500多种,约占世界鸟类种数的1/6。我国野生鸟类的保护级别主要有四等,分为国家一级、国家二级、地方重点保护以及“三有”保护鸟类(“三有”即“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
然而在利益驱使下,这些本该受到保护的“天空精灵”却被一些盗猎者肆意捕猎、售卖,还形成了围绕非法交易展开的“黑灰产业链”。近日,总台记者对多地鸟市进行了调查。
鸟类保护“警示牌”
竟成了鸟贩“广告牌”
记者根据护鸟志愿者提供的线索,来到天津千里堤市场展开调查。早上8点多,一些鸟贩已经开始叫卖,其中,有鸟贩以八九百元出售蜂鸟。
据了解,蜂鸟科所有物种都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禁捕禁售。在这个市场,记者看到还有一些鸟贩把摊位摆到禁止销售野生鸟类的宣传栏旁,甚至把警示牌上的保护鸟类图片当成推销的广告牌。
有鸟贩在警示牌旁边出售“三有”保护鸟类虎头凤、蜡嘴雀,称“随便卖,随便养”。记者还在现场发现了大量的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包括虎斑地鸫、画眉、红胁绣眼鸟等。
监管形同虚设
除了市场管理人员对非法贩卖野生鸟类现象缺乏监管,有些地方的监管执法人员,甚至对公开售卖野生鸟的情况视而不见,放任不管。
辽宁沈阳劳动公园西南角有一个沈阳城区内历史悠久的自发鸟市,相关部门在这里拉起保护野生动物的横幅,经常有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在此巡查。然而,记者观察发现,这一切都是形同虚设。
十来个鸟贩公开叫卖的鸟类中,大多是盗猎的野生鸟类,包括国家二级和“三有”保护动物中的鸟类。他们似乎早与市场监管人员达成了某种默契,以公园这片小树林为界,鸟贩在靠里的一侧自由买卖,而巡查人员三五成群在另一侧熟视无睹。
在偏远一些的大东区万柳塘,鸟贩从早上5点开始交易,赶在监管部门上班前就已收摊回家。据记者粗略统计,市场外的马路边,二十来个鸟贩子,人均带着两三个鸟笼,装着上百只小鸟,绝大部分属于“三有”保护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当地的护鸟志愿者称,这些鸟贩大多是开车来的,摆出来的只是很小一部分,更多的鸟藏在车里。“盗猎分子在粘鸟网上取鸟,先看是不是值钱,不值钱没什么人饲养的鸟,他们都直接卖给吃鸟肉的,好的留下来拿到市场上卖。”护鸟志愿者表示。
“拍笼”、捕鸟网、“电子鸟媒”……
组成诱捕野鸟的“天罗地网”
根据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鸟类属于禁止捕杀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而因科研等工作需要捕捉“三有”和地方重点保护鸟类,则应依法取得地方主管部门核发的相关证明,并严禁使用捕鸟网等工具进行猎捕。
在辽宁葫芦岛绥中县的花鸟市场,有鸟笼摊主公开讲解被称为“拍笼”的盗猎鸟笼。这种拍笼在绥中非常普遍,有农户一家就有两只拍笼,鸟多的时候,一天抓十几二十只都不稀奇。
与这些拍笼相伴的还有被称为“电子鸟媒”的诱鸟神器,可以按需发出各种鸟类的鸣唱,吸引同类进入陷阱。而最可怕的是,这套工具与捕鸟网的结合。
在一组由护鸟志愿者提供的视频中,盗猎者拉起的捕鸟网高达数米,长度十几米、数十米不等,纵横交错,树枝上挂着好几个拍笼,还有多个电子鸟媒,这一切组成了野鸟的“天罗地网”。只要是被诱骗闯进来的鸟儿,几乎没有逃出生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