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日本“妻子机器人”迅速售空,与人造子宫结合或淘汰女性?太扯了
创始人
2025-07-20 05:41:59
0

日本售价上百万的“妻子机器人”三天售空, 加上中国科学家让胎羊在人造子宫存活90分钟的消息,有人喊出 “女性要被技术淘汰了”。

这些机器人能否当“妻子”,人造子宫是否能取代妈妈, “淘汰女性”的说法到底靠谱吗?

抢疯的机器人

2019年日本大阪推出的“妻子机器人”火了一把。 这批机器人身高一米六,能聊天讲笑话、做简单家务,30台标价120万人民币,三天就被抢空。

买家多是40岁以上的单身男性,理由很直接:“ 不用吵架、不用哄,回家有个‘人’等着就行。

这背后是日本的孤独经济在发力。 2023年日本婚姻登记数跌破40万对,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三成,而机器人市场规模 达2.5万亿日元,年增近9%。

人不愿婚恋,机器人成了填补空缺的选项。但这些机器人真能当“妻子”吗?

早2010年日本就有Actroid-F机器人,能做简单表情和互动;2017年的Erica带 AI语音系统,会眨眼皱眉,被称“能补孤独感”。

可实际用起来, Erica最多陪聊解闷,复杂家务干不了,更处理不了家庭关系的弯弯绕绕。

中国机器人走了不同路。2025年春晚, 宇树科技的H1机器人穿花袄转手绢火出圈,随后线上店9.9万的G1机器人秒空。

这机器人能走能跳,还会720度回旋踢,靠全电驱动技术实现灵活动作。但不管是日本的“聊天机器人”还是中国的“功夫机器人”,本质都是工具。

日本机器人满足最低情绪需求,中国机器人侧重服务表演,替代女性?就像说手机能替你谈恋爱,纯属幻想。

人造子宫

2024年夏天,郑州大学第一附院的人造子宫实验引发关注: 胎羊在里面存活90分钟,还没用到体外循环设备,这在全球是头一回。

消息一出,网上吵翻了,有人说“ 以后女的不用生孩子”,甚至喊“人造子宫加机器人要淘汰女性”。

但搞实验的中国团队很无奈。他们花三年突破恒温控制、营养供给、胎盘血流模拟等难关,从靠ECMO辅助的第一代做到 “完全自主供血+封闭环境”的第四代,目的只有一个: 救极早产儿。

这些胎龄24-28周的宝宝器官没发育好,存活率低,人造子宫是模拟母体环境帮他们多发育一阵。

团队明确表示:这是“外部子宫支持系统”,跟替代生育八竿子打不着。现在连羊都养不全,更别说人了。

实验里胎羊活90分钟后生命体征下降,最终安乐死。人类怀孕要10个月,胎儿发育的复杂环境变化,现有技术根本模拟不了,就像用临时帐篷冒充高楼。

更现实的是伦理和成本问题。技术成熟得靠大量实验,动物实验已让无数胎羊牺牲,人体实验在全球道德体系里根本通不过。

美国FDA2017年就叫停类似实验,至今没松口。成本上,郑大一附院每次实验超30万,设备日耗近万元, 真“造人”得几千万,普通家庭用不起。

有意思的是,中国研究团队主力是女性产科专家、护士和工程师, 她们研发技术是为救孩子,却被炒作成“淘汰女性”,纯属本末倒置。

荷兰团队更直接: 宣称替代自然分娩是危险的技术乌托邦,人家踏踏实实研究胎盘模拟,目标2030年救早产儿,从不搞虚头巴脑的炒作。

“生育机器人”

有人开脑洞:那如果技术再进步一些, 给伴侣机器人装人造子宫,不就成“生育机器人”了?既能减轻女性负担,又能提高生育率。这想法看着美,实则全是漏洞。

一方面,技术上就不成立。机器人始终是机器人,走路都刚搞定,宇树G1能踢回旋踢已是顶尖水平, 但离“照顾人”差远了;日本“妻子机器人”连复杂家务都做不了,更别说模拟情感互动。

人造子宫更别提,连胎羊都养不过3小时,要孕育人类胎儿10个月,现在看就是天方夜谭。把两个不成熟技术硬凑,就像用自行车零件拼火箭,根本不现实。

另一方面,伦理和社会问题更难解决。就算造出“生育机器人”,孩子的父母是谁?法律怎么定义?生病谁管?上学谁送?

现在生育率低,核心是成本问题,年轻人怕的是奶粉钱、学费、房贷,不是怀孕辛苦。“生育机器人”解决不了这些根本问题。

日本“妻子机器人”的买主多是“怕麻烦”的男性,逃避的是婚姻责任和摩擦。但真实家庭关系,恰恰在麻烦、摩擦、包容中建立。

靠人造子宫出生、机器人养大的孩子, 缺失的何止是母爱,还有基本的社会连接。荷兰伦理学家警告 :大量无家庭关系的孩子会成社会底层,价值观与常人脱节,撕裂社会。

技术能复制生命,却复制不了情感和爱。

服务人类,而非替代

别看网上吵得凶,真正搞技术的国家都在踏实做事。全球机器人和人造子宫研发,中国、美国、日本、荷兰走在前列, 但方向从不是“替代人类”,而是“服务人类”。

机器人领域路线分明。日本盯着情感陪伴,从Actroid-F到“妻子机器人”,主打聊天解闷,却因动作技术短板,功能仅限陪聊。

美国波士顿动力早年靠液压机器人火出圈,后来发现成本太高不实用,转向更灵活的全电驱动。

中国机器人研发很务实。宇树科技从“走路”突破,全电驱动让机器人动作灵活,春晚转手绢、回旋踢都是技术进步。

但他们不炒“伴侣”概念,把机器人用在实处: 工厂扫码入库机器人效率高,医院手术机器人更精准。

今年3月就有报道, 达芬奇第四代手术机器人做肿瘤切割,比医生手还稳,术后恢复更好。

人造子宫研发也一样。美国2017年搞出胎羊存活四周实验,因伦理争议被叫停,至今没敢推进人体试验。荷兰团队聚焦“胎盘模拟”,一步一个脚印,目标2030年救早产儿。

中国郑大一附院团队最实在,不搞噱头,埋头救极早产儿,四次实验投入超百万,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这些技术的意义, 是帮医生手术更精准,帮工人干活更高效,帮老人解闷不孤独;人造子宫救差点保不住的早产儿,让更多家庭留住孩子。

这才是技术该有的样子: 服务人类,弥补不足,而非替代谁、淘汰谁。

人性的温度

说到底,“机器人淘汰女性”“人造子宫取代妈妈”,是对技术的误解,更是对人性的忽视。

机器人再能聊,说不出妈妈对孩子的叮嘱;人造子宫再先进,给不了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安全感; 技术再发达,替代不了人类情感连接。

日本买“妻子机器人”的男性,看似解决孤独,实则逃避真实关系—— 爱情、亲情里的“麻烦”,恰恰是最珍贵的部分。

现在技术发展是帮人类减负:机器人做家务,人有更多时间陪家人;手术机器人更精准,病人恢复更快;人造子宫救早产儿,减少家庭悲剧。

这些是好事,但不能跑偏。手机方便沟通,替代不了面对面的拥抱;外卖填饱肚子,替代不了家人做的家常菜;技术辅助生活,替代不了人性的温度。

女性的价值从不止于生育和家务。家庭里的爱与付出,社会上的创造与贡献,靠的是智慧、情感和责任,这些技术拿不走。

机器人能扫地,却扫不了孩子打翻牛奶后的慌张与包容;人造子宫能救孩子,却给不了深夜的耐心与温柔。

日本“妻子机器人”售空、中国造子宫救羊,都只是技术发展的片段。与其担心技术替代谁,不如想想怎么用技术让生活更好,让家庭更温暖。

至于“淘汰女性”的说法?听听就行,太扯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5%,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在当今经济领域,5%这一数据蕴含着巨大的意义。它代表着消费潜力的持续释放,如同一股悄然涌动的力量。从...
“万能遥控器”藏风险!记者实测... 在很多单位、小区、学校,或者停车场,进出大门通常需要走道闸。有些无人停车场通过识别车牌的方式,自动抬...
卢拉喊话特朗普:你是被选为美国... 卢拉喊话特朗普,这一事件彰显了其坚定的立场和态度。卢拉明确指出,特朗普被选为美国总统,这是美国民众赋...
报道:英伟达H20库存有限 且... 来源:智通财经网 据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20日报道,英伟达已告知中国客户,其为中国...
超十地餐协发文:呼吁外卖平台停... 超十地餐协发文呼吁外卖平台停止“内卷式”竞争,旨在营造健康有序的外卖市场环境。此前“外卖大战”虽被叫...
先导薄膜材料取得减少靶材扩散焊... 金融界2025年7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先导薄膜材料(安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
为什么中产都开始“抢冰块”了? 请你提供具体的相关内容呀,没有具体的情境和背景信息,我没法准确理解为什么中产开始“抢冰块”呢,比如是...
“出轨”视频疯传后,美企CEO... 在社交媒体时代,一则“出轨”视频的疯传引发了巨大的波澜。美企 CEO 本在其事业巅峰,却因这一丑闻而...
重庆致贯科技取得导电膜生产用压... 金融界2025年7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重庆致贯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导电膜...
广东联通“AI+安全”成果亮相... 7月18日,2025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网络安全共链行动生态论坛在上海召开。本次论坛以“向实同行 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