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让车灯闪烁的消防车、救护车,这理应是众人皆知的常识。当那急促闪烁的车灯映入眼帘,那是生命在呼救,是时间在赛跑。每一次礼让,都可能为抢救生命赢得宝贵的瞬间。在道路上,那闪烁的灯光如同无声的命令,提醒着我们放下片刻的急躁,让行那肩负重任的特殊车辆。这不仅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更是一种社会文明的体现。让我们铭记,在那闪烁的车灯前,主动停下、让道,用我们的行动诠释对生命的敬畏,让常识在每一次礼让中绽放光芒。
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舒圣祥
7月15日,辽宁朝阳凌凤大桥附近,一个老年暴走团列队准备出发时,与两辆消防车和一辆救护车相遇,双方僵持了一两分钟。由于暴走团始终不让道,消防车和救护车不得已靠边停下,让暴走团整齐列队先通过。
此事再次将暴走团推向舆论风口。对此,该徒步团群主回应称,网友看到消防救护车灯闪烁,都以为在执行任务,但当天那些车辆属于备勤状态,当时也是为了一百多位队员的安全着想,就一分钟,想让队员先过去,怕车碰到人。
图源:大象新闻
视频显示,一组穿戴一致、队形整齐的暴走团,与执行任务的消防车救护车狭路相逢。暴走团的成员们,身着统一的服装,队列严整,气势不凡。而消防车和救护车,只能无奈停在一边,等待他们通过。这一幕,实在是让人看了心里不是滋味。
这并非暴走团首次引发争议,近年来此类新闻可谓接连不断。新闻中,有些暴走团喊着震耳欲聋的口号,全然不顾他人感受,甚至占用机动车道乃至逆行,全然不顾造成的交通拥堵,既侵占公共资源,也扰乱公共秩序。
涉事群主声称“车辆未执行紧急任务”、“非紧急任务不享有优先通行权”。然而,法律条文的适用需以事实为根基,更需以公共利益为皈依。礼让车灯闪烁的消防车救护车,已经成为一种常识,而不会首先去核实一下该应急车辆到底是在执行紧急任务还是属于备勤状态。更何况,执勤应急车辆是否在执行紧急任务,该老年暴走团有没有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呢?是核实过之后才决定不礼让,还是仅仅只是在事后以此为由为自己开脱?
纵观近年新闻,暴走团他们组织性很强,统一服装,喊着口号,举着旗子,阵仗不小。这样的组织形式,容易产生“人多即有理”的错觉,进而滋生出一种集体特权错觉,让个体在群体中丧失责任感。
老年暴走团是老人们追求健康幸福生活的体现,本应该是一道活力风景线。但如今,却因为一些不文明、不守法的行为,沦为公众眼中的“路霸”,实在不应该。
一方面,城市治理需要展现更多智慧与温度。面对老年人健身需求的现实困境,地方政府应加快规划建设更多专用步道、社区健身场所,为暴走团提供合法合规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能够安心、舒心地享受运动的快乐。但另一方面,健身场地不足,也绝非肆意侵占公共资源、扰乱公共秩序的理由。
锻炼身体不是霸道的借口,人多更不是免责护身符。为了自身利益不惜损害公共利益,最终损害的,必将是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安宁。可考虑通过社区组织、志愿者引导等方式,帮助暴走团建立内部文明规则,增强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实现“自治”与“法治”的平衡。
当集体亢奋碾压公共规则,当年龄成为逃避责任的护身符,法治社会的基础便被悄然腐蚀。暴走团与其急于开脱不如反省己身,公共舆论更应旗帜鲜明予以谴责。否则,下一次被拦停的,或许就是正在执行紧急任务的应急车辆。被耽误的一分钟,可能就是生死永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