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七月,世界的目光聚焦江苏。2025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三大主题论坛接连启幕,来自全球百余国的青年领袖、政策制定者与行业先驱,以智慧碰撞的火花,照亮人类共同未来的探索之路。
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青年勇闯技术深水区
面对人工智能重构世界的浪潮,7月16日,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崔巍在2025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主题论坛,向全球青年发出强音:“当代青年应秉持初心勇闯技术前沿破解民生难题,深化开放协作共建全球创新网络,积极投身全球治理,发出青年声音,贡献青年方案!”
中国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副司长李建国点明核心——数据是AI的血液,更是价值的源头。他表示,国家数据局将采取一系列举措,持续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的配置改革和“人工智能+”行动同频共振。中亚人工智能协会主席、上合组织前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则敲响警钟:“没有伦理约束的技术是文明之险!”他呼吁,各国建立伦理技术生态,实施智慧政策并创新融资模式。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需要提升青年AI素养、弥合数字鸿沟、推动科技公平。”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和蒙古局局长李昌徽介绍,劳工组织和中国已经合作了40年,双方合作推出的多个项目促进了年轻的企业家开展合作的可能性。
青年实践正给出答案:思必驰科学家俞凯演示语音AI如何消融语言隔阂,博世集团专家梅尼克用自动驾驶模型预言交通事故率下降的未来。亚欧基金副总干事张雷则认为,年轻人不仅仅是科技创新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坚实力量。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吴宏向世界青年发出邀约:“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合作的首个旗舰项目,在人工智能加快推动新一轮技术变革的当下,将持续优化人才生态和发展环境,全力支持全球各地来到园区的青年在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前沿领域创新创业、成就梦想!”
绿色消费与可持续发展:年轻力量重塑地球未来
同一天,另一场关乎星球命运的变革在苏州上演。在2025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绿色消费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徐晓为青年划定行动坐标:倡导各国青年加强宣传引导,推动绿色消费理念“根植人心”;深化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消费模式“迭代升级”;深化国际协作,推动绿色消费发展“共同行动”。
加快推动绿色消费发展,发挥绿色消费的牵引作用,实现生产、分配、流通等经济循环各环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生要求。
今年,联合国迎来联合国成立80周年和《世界青年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两大里程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桑爱玲感慨:“真正的进步必须由青年驱动!”未来三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合作伙伴将致力于拓展绿色技能培训,同时撬动更多投资,让有前景的初创企业获得培训、融资与学习机会,促进全球南方交流,释放青年力量,为地球创造一个繁荣的未来。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当古文明遇见Z世代
7月17日,时空在苏州“折叠”。2025世界青年发展论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主题论坛上,83国青年穿梭于苏绣丝线的起落流转之间。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胡百精深刻阐释:“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记忆和财富,青年要珍视和守护文化遗产,以实际行动传承和传播文化遗产,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相关领域国际交流合作。”
技术正赋予古老文明新生:埃及卢克索国家博物馆馆长埃尔敏沙维建议,深化黄河与尼罗河文明对话,为全球治理赤字提供“大河文明”解决方案;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主任王姝介绍;良渚古城遗址借数智赋能焕发新生、以文明探源扩大国际影响;西班牙青年局局长玛格丽塔·格雷罗·卡尔德隆认为,必须建立惠及青年的系统性文化政策,既要守护历史馈赠,更要通过青年参与构建更自由、公正、幸福的社会;敦煌研究院副院长俞天秀感慨,数智敦煌建设在文物保存、研究和利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条由Z世代重新定义的文明传承之路已然清晰。论坛上,各国青年互动体验了香山帮古建技艺、苏绣、漆器、缂丝、核雕、桃花坞木版年画等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各国青年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通过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领域国际合作,促进各国青年相知相亲,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美洲青年组织副秘书长帕德罗·杜瓦尔倡议,各国青年把新技术当作文化创新与创意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推动缩小各国城乡和不同地区之间获取文化资源的鸿沟,积极争取资源投入青年主导的文化项目,构建可持续的文明互鉴生态系统。
来源:交汇点新闻
编辑:唐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