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索河畔的绿荫中,文明新芽又悄然萌发。
禹锡园里晨练的老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肃立的研学青年,街头巷尾穿梭的“红马甲”志愿者……这些生动的画面,回答了“荥阳何以文明”这一问题。
崇德向善树新风
“我多一份勇气,就可能多挽救一个生命。”这句朴素的誓言,出自荥阳50位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之口。
在荥阳,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热血为纽带,为素不相识的生命架起了一座座生命之桥——他们,便是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群体。
截至目前,荥阳市已有5500人登记入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潜在力量。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有恪尽职守的公职人员,有教书育人的教师,有救死扶伤的护士,有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还有热心公益的企业家,他们用平凡之躯,托举起了生命的千钧重量。
在郑上路与京城路交叉口东南角,有一座独具特色的公园,这便是荥阳市第一家以见义勇为文化为主题的公园。沿着正义环形步道缓缓前行,两旁景观小品错落有致,有的以生动的造型展现见义勇为的英勇瞬间,有的用简洁的文字传递着正义的力量。园内设立的见义勇为英雄林,树木郁郁葱葱,象征着英雄们的精神生生不息……举步之间,文明绵延。崇德向善的共识,在这座城市不断凝聚、升华。
来到荥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红”元素扑面而来,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志愿世界。荥阳志愿服务力量蓬勃发展,全市共有90个志愿服务组织,465支志愿服务队伍,和13.8万名注册志愿者,构成了文明实践的“毛细血管”。2021年以来,荥阳累计有6人荣登河南省“乡村光荣榜”,2人获评“河南好人”。榜样精神,在此汇聚成光、成势。
更新提质焕新颜
硬件升级让文明有处落脚。近年来,荥阳城市大街小巷的老旧小区外墙一一披上了“保温衣”,加装的电梯也为老人卸下“爬楼难”的负担;新建停车场悄然扩容,地铁6号线、10号线在城市之下穿梭往复;新建的公园、游园与绿地遍布身旁,“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日常光景,城市品质悄然跃升。
“荥阳这几年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出门走几步就是公园,里面花草树木多,空气也新鲜,我每天早上都来这儿打太极,活动筋骨,这日子过得是越来越舒坦啦!”禹锡园里,市民赵宗生说起变化,眼角满是笑意。
基层治理的“荥阳实践”,于细微处见温度,于智慧中显担当。在豫龙街道刘村社区,“党建+网格+大数据”为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社区整合“人、地、物、事、情、组织”六要素,创新“三色标注”分级管理,对风险点位精准巡查;依托“一进、二看、三访、四报、五办、六核”六步工作法高效处置网格事件。社区智慧守护、安全车棚、梯控照明、高空抛物防控等八大数字化场景全面落地,安全防控与便民服务无缝衔接。“1个劝导站+2名信息员+50名劝导员+62人救援队”的“1+3”应急体系筑牢屏障,“三强”党支部打造的“15分钟党群服务圈”,让关怀时刻在线。
索河水奔流不息,映照着这座城市的文明新航程。荥阳的文明故事正翻开新篇章,为中原厚土增添更亮丽的精神光彩。(河南日报记者 康亚飞)